微湖小说网免费提供司马光的小说资治通鉴小说免费全文最新章节 |
![]() |
|
微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8197 |
上一章 梁纪十四 下一章 ( → ) | |
起著雍敦牂,尽阏逢困敦,凡七年。 ⾼祖武皇帝十四 ◎ 大同四年戊午,公元五三八年 舂,正月,辛酉朔,⽇有食之。 东魏砀郡获巨象,送鄴。丁卯,大赦,改元元象。 二月,己亥,上耕藉田。 东魏大都督善无贺拔仁攻魏南汾州,刺史韦子粲降之,丞相泰灭子粲之族。东魏大行台侯景等治兵于虎牢,将复河南诸州,魏梁回、韦孝宽、赵继宗皆弃城西归。侯景攻广州,数旬,未拔,闻魏救兵将至,集诸将议之,行洛州事卢勇请进观形势。乃帅百骑至大隗山,遇魏师。⽇已暮,勇多置幡旗于树颠;夜,分骑为十队,鸣角直前,擒魏仪同三司程华,斩仪同三司王征蛮而还。广州守将骆超遂以城降东魏,丞相 ![]() 初,柔然头兵可汗始得返国,事魏尽礼。及永安以后,雄据北方,礼渐骄倨,虽信使不绝,不复称臣。头兵尝至洛 ![]() ![]() ![]() ![]() ![]() 三月,辛酉,东魏丞相 ![]() 柔然送悼后于魏,车七百乘、马万匹、驼二千头。至黑盐池,遇魏所遣卤簿仪卫。柔然营幕,户席皆东向,扶风王孚请正南面,后曰:“我未见魏主,固柔然女也。魏仗南面,我自东向。”丙子,立皇后郁久闾氏。丁丑,大赦。以王盟为司徒。丞相泰朝于长安,还屯华州。 夏,四月,庚寅,东魏⾼ ![]() ![]() 五月,甲戌,东魏遣兼散骑常侍郑伯猷来聘。 秋,七月,东魏荆州刺史王则寇淮南。 癸亥,诏以东冶徒李胤之得如来舍利,大赦。 东魏侯景、⾼敖曹等围魏独孤信于金墉,太师 ![]() ![]() ![]() ![]() 八月,庚寅,丞相泰至⾕城,侯景等 ![]() 泰进军瀍东,侯景等夜解围去。辛卯,泰帅轻骑追景至河上,景为陈,北据河桥,南属邙山,与泰合战。泰马中流矢惊逸,遂失所之。泰坠地,东魏兵追及之,左右皆散,都督李穆下马,以策抶泰背骂曰:“笼东军士!尔曹主何在,而独留此?”追者不疑其贵人,舍之而过。穆以马授泰,与之俱逸。 魏兵复振,击东魏兵,大破之,东魏兵北走。京兆忠武公⾼敖曹,意轻泰,建旗盖以陵陈,魏人尽锐攻之,一军皆没,敖曹单骑走投河 ![]() ![]() ![]() ![]() ![]() 是⽇,东、西魏置陈既大,首尾悬远,从旦至未,战数十合,氛雾四塞,莫能相知。魏独孤信、李远居右,赵贵、怡峰居左,战并不利;又未知魏主及丞相泰所在,皆弃其卒先归。开府仪同三司李虎、念贤等为后军,见信等退,即与俱去。泰由是烧营而归,留仪同三司长孙子彦守金墉。 王思政下马,举长槊左右横击,一举辄踣数人。陷陈既深,从者尽死,思政被重创,闷绝。会⽇暮,敌亦收兵。思政每战常著破⾐弊甲,敌不知其将帅,故得免。帐下督雷五安于战处哭求思政,会其已苏,割⾐裹创,扶思政上马。夜久,始得还营。 平东将军蔡祐下马步斗,左右劝乘马以备仓猝,祐怒曰:“丞相爱我如子,今⽇岂惜生乎!”帅左右十馀人合声大呼,击东魏兵,杀伤甚众。东魏人围之十馀重,祐弯弓持満,四面拒之。东魏人募厚甲长刀者直进取之,去祐可三十步,左右劝 ![]() ![]() 魏之东伐也,关中留守兵少,前后所虏东魏士卒散在民间,闻魏兵败,谋作 ![]() ![]() ![]() ![]() 扶风公王罴镇河东,大开城门,悉召军士谓曰:“今闻大军失利,青雀作 ![]() 魏主留阌乡。丞相泰以士马疲弊,不可速进,且谓青雀等乌合,不能为患,曰:“我至长安,以轻骑临之,必当面缚。”通直散骑常侍吴郡陆通谏曰:“贼逆谋久定,必无迁善之心。蜂虿有毒,安可轻也!且贼诈言东寇将至,今若以轻骑临之,百姓谓为信然,益当惊扰。今军虽疲弊,精锐尚多。以明公之威,总大军以临之,何忧不克!”泰从之,引兵西⼊。⽗老见泰至,莫不悲喜,士女相贺。华州刺史宇文导引兵袭咸 ![]() 东魏太师 ![]() ![]() ![]() ![]() 东魏之迁鄴也,主客郞中裴让之留洛 ![]() ![]() ![]() 九月,魏主⼊长安,丞相泰还屯华州。 东魏大都督贺拔仁击邢磨纳、卢仲礼等,平之。 卢景裕本儒生,太师 ![]() ![]() 冬,十月,魏归⾼敖曹、窦泰、莫多娄贷文之首于东魏。 散骑常侍刘孝仪等聘于东魏。 十二月,魏是云宝袭洛 ![]() 魏自正光以后,四方多事,民避赋役,多为僧尼,至二百万人,寺有三万馀区。至是,东魏始诏“牧守、令长擅立寺者,计其功庸,以枉法论。” 初,魏伊川土豪李长寿为防蛮都督,积功至北华州刺史。孝武帝西迁,长寿帅其徒拒东魏,魏以长寿为广州刺史。侯景攻拔其壁,杀之。其子延孙复收集⽗兵以拒东魏,魏之贵臣广陵王欣、录尚书长孙稚等皆携家往依之,延孙资遣卫送,使达关中。东魏⾼ ![]() ![]() ![]() ![]() 东魏将段琛等据宜 ![]() ![]() ![]() 东魏以⾼澄摄吏部尚书,始改崔亮年劳之制,铨擢贤能;又沙汰尚书郞,妙选人地以充之。凡才名之士,虽未荐擢,皆引致门下,与之游宴、讲论、赋诗,士大夫以是称之。 ◎ 大同五年己未,公元五三九年 舂,正月,乙卯,以尚书左仆 ![]() ![]() 丁巳,御史中丞参礼仪事贺琛奏:“南、北二郊及藉田,往还并宜御辇,不复乘辂。”诏从之,祀宗庙仍乘⽟辇。琛,瑒之弟子也。 辛酉,东魏以尚书令孙腾为司徒。 辛未,上祀南郊。 魏丞相泰于行台置学,取丞郞、府佐德行明敏者充学生,悉令旦治公务,晚就讲习。 东魏丞相 ![]() 夏,五月,甲戌,东魏立丞相 ![]() 魏以开府仪同三司李弼为司空。 秋,七月,魏以扶风王孚为太尉。 九月,甲子,东魏发畿內十万人城鄴,四十⽇罢。冬,十月,癸亥,以新宮成,大赦,改元兴和。 魏置纸笔于 ![]() 十一月,乙亥,东魏使散骑常侍王元景、魏收来聘。 东魏人以《正光历》浸差,命校书郞李业兴更加修正,以甲子为元,号曰《兴光历》,既成,行之。 散骑常侍硃异奏:“顷来置州稍广,而小大不伦,请分为五品,其位秩⾼卑,参僚多少,皆以是为差。”诏从之。于是上品二十州,次品十州,次品八州,次品二十三州,下品二十一州。时上方事征伐,恢拓境宇,北逾淮、汝,东距彭城,西开牂柯,南平俚洞,建置州郡,纷纶甚众,故异请分之。其下品皆异国之人来归附者,徒有州名而无土地,或因荒徼之民所居村落置州及郡县,刺史守令皆用彼人为之,尚书不能悉领,山川险远,职贡罕通。五品之外,又有二十馀州不知处所。凡一百七州。又以边境镇戍,虽领民不多, ![]() 魏自西迁以来,礼乐散逸,丞相泰命左仆 ![]() ◎ 大同六年庚申,公元五四零年 舂,正月,壬申,东魏以广平公库狄⼲为太保。 丁丑,东魏主⼊新宮,大赦。 魏扶风王孚卒。 二月,己亥,上耕藉田。 魏铸五铢钱。 东魏大行台侯景出三鵶,将复荆州,魏丞相泰遣李弼、独孤信各将五千骑出武关,景乃还。 魏文后既为尼,居别宮,悼后犹忌之,乃以其子武都王戊为秦州刺史,使文后随之官。魏主虽限以大计,而恩好不忘,密令养发,有追还之意。会柔然举国度河南侵,时颇有言柔然以悼后故兴师者,帝曰:“岂有兴百万之众为一女子琊!虽然,致人此言,朕亦何颜以见将帅!”乃遣中常侍曹宠赍手敕赐文后自尽。文后泣谓宠曰:“愿至尊千万岁,天下康宁,死无恨也!”遂杀自。凿麦积崖而葬之,号曰寂陵。 夏,丞相泰召诸军屯沙苑以备柔然。右仆 ![]() ![]() ![]() 五月,乙酉,魏行台宮延和、陕州刺史宮延庆降于东魏,东魏以河北马场为义州以处之。 东魏 ![]() 闰月,丁丑朔,⽇有食之。 己丑,东魏封皇兄景植为宜 ![]() 六月,壬子,东魏华山王鸷卒。 秋,七月,丁亥,东魏使兼散骑常侍李象等来聘。八月,戊午,大赦。 九月,戊戌,司空袁昂卒,遗疏不受赠谥,敕诸子勿上行状及立铭志。上不许,赠本官,谥穆正公。 冬,十一月,魏太师念贤卒。 吐⾕浑自莫折念生之 ![]() ![]() ◎ 大同七年辛酉,公元五四一年 舂,正月,辛巳,上祀南郊,大赦。辛丑,祀明堂。 宕昌王梁企定为其下所杀,弟弥定立。二月,乙巳,以弥定为河、梁二州刺史、宕昌王。 辛亥,上耕藉田。 魏幽州刺史顺 ![]() 三月,魏夏州刺史刘平伏据上郡反,大都督于谨讨擒之。 夏,五月,遣兼散骑常侍明少遐等聘于东魏。 秋,七月,己卯,东魏宜 ![]() 魏以侍中宇文测为大都督、行汾州事。测,深之兄也,为政简惠,得士民心。地接东魏,东魏人数来寇抄,测擒获之,命解缚,引与相见,为设酒殽,待以客礼,并给粮饩,卫送出境。东魏人大惭,不复为寇,汾、晋之间遂通庆吊,时论称之。或告测 ![]() 魏丞相泰 ![]() 东魏诏群官于麟趾阁议定法制,谓之《麟趾格》,冬,十月,甲寅,颁行之。 乙巳,东魏发夫五万筑漳滨堰,三十五⽇罢。 十一月,丙戌,东魏以彭城王韶为太尉,度支尚书胡僧敬为司空。僧敬名虔,以字行,国珍之兄孙,东魏主之舅也。 十二月,东魏遣兼散骑常侍李骞来聘。 ![]() ![]() ![]() ![]() 是岁,魏又益新制十二条。 东魏丞相 ![]() 魏自丧 ![]() ![]() ![]() 东魏尚书令⾼澄尚静帝妹冯翊长公主,生子孝琬,朝贵贺之,澄曰:“此至尊之甥,先贺至尊。”三⽇,帝幸其第,赐锦彩布绢万匹。于是诸贵竞致礼遗,货満十室。 东魏临淮王孝友表曰:“令制家百为族,二十五家为闾,五家为比。家百之內有帅二十五,征发皆免,苦乐不均,羊少狼多,复有蚕食,此之为弊久矣。京邑诸坊,或七八家百唯一里正、二史,庶事无阙,而况外州乎!请依旧置三正之名不改,而每闾止为二比,计族省十二丁,赀绢、番兵,所益甚多。”事下尚书,寝不行。 安成望族刘敬躬以妖术惑众,人多信之。 ◎ 大同八年壬戌,公元五四二年 舂,正月,敬躬据郡反,改元永汉,署官属,进攻庐陵, ![]() ![]() 魏初置六军。 夏,四月,丙寅,东魏使兼散骑常侍李绘来聘。绘,元忠之从子也。 东魏丞相 ![]() ![]() ![]() ![]() ![]() ![]() ![]() ![]() ![]() ![]() ![]() ![]() 八月,庚戌,东魏以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侯景为兼尚书仆 ![]() 魏以王盟为太保。东魏丞相 ![]() ![]() ![]() ![]() 十二月,魏主狩于华 ![]() 辛亥,东魏遣兼散骑常侍杨斐来聘。 孙冏、卢子雄讨李贲,以舂瘴方起,请待至秋;广州刺史新渝侯映不许,武林侯咨又趣之。冏等至合浦,死者什六七,众溃而归。映,憺之子也。武林侯咨奏冏及子雄与贼 ![]() ![]() 魏丞相泰 ![]() 东魏以光州刺史李元忠为侍中。元忠虽处要任,不以物务⼲怀,唯饮酒自娱。丞相 ![]() ![]() ![]() ![]() ![]() ◎ 大同九年癸亥,公元五四三年 舂,正月,壬戌,东魏大赦,改元武定。 东魏御史中尉⾼仲密取吏部郞崔暹之妹,既而弃之,由是与暹有隙。仲密选用御史,多其亲戚乡 ![]() ![]() ![]() ![]() ![]() ![]() ![]() ![]() ![]() ⾼季式在永安戍,仲密遣信报之;季式走告 ![]() ![]() 魏丞相泰帅诸军以应仲密,以太子少傅李远为前驱,至洛 ![]() ![]() ![]() ![]() ![]() ![]() ![]() ![]() ![]() ![]() ![]() ![]() ![]() ![]() ![]() ![]() ![]() ![]() ![]() 东魏军士有逃奔魏者,告以 ![]() ![]() ![]() ![]() ![]() ![]() 魏南郢州刺史耿令贵,大呼,独⼊敌中,锋刃 ![]() 左军赵贵等五将战不利,东魏兵复振。泰与战,又不利。会⽇暮,魏兵遂遁,东魏兵追之;独孤信、于谨收散卒自后击之,追兵惊扰,魏诸军由是得全。若于惠夜引去,东魏兵追之;惠徐下马,顾命厨人营食,食毕,谓左右曰:“长安死,此中死,有以异乎?”乃建旗鸣角,收散卒徐还;追骑疑有伏兵,不敢 ![]() ![]() ![]() ![]() ![]() ![]() ![]() 泰召王思政于⽟壁,将使镇虎牢,未至而泰败,乃使守恒农。思政⼊城,令开门解⾐而卧,慰勉将士,示不⾜畏。后数⽇,刘丰生至城下,惮之,不敢进,引军还。思政乃修城郭,起楼橹,营农田,积刍粟,由是恒农始有守御之备。 丞相泰求自贬,魏主不许。是役也,魏诸将皆无功,唯耿令贵与太子武卫率王胡仁、都督王文达力战功多。泰 ![]() ⾼仲密之将叛也, ![]() ![]() ![]() 以太子詹事谢举为尚书仆 ![]() 夏,四月,林邑王攻李贲,贲将范修破林邑于九德。 清⽔氐酋李鼠仁,乘魏之败,据险作 ![]() ![]() 泰使谍潜⼊虎牢,令守将魏光固守。侯景获之,改其书云:“宜速去。”纵谍⼊城,光宵遁。景获⾼仲密 ![]() ![]() ![]() 秋,七月,魏大赦。以王盟为太傅,广平王赞为司空。 八月,乙丑,东魏以汾州刺史斛律金为大司马。 东魏遣兼散骑常侍李浑等来聘。 冬,十一月,甲午,东魏主狩于西山;乙巳,还宮。⾼澄启解侍中,东魏主以其弟并州刺史太原公洋代之。丞相 ![]() 魏诸牧守共谒丞相泰,泰命河北太守裴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最。有如侠者,可与俱立!”众默然,无敢应者。泰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立独君” ◎ 大同十年甲子,公元五四四年 舂,正月,李贲自称越帝,置百官,改元天德。 三月,癸巳,东魏丞相 ![]() 甲午,上幸兰陵,谒建宁陵,使太子⼊守宮城;辛丑,谒脩陵。 丙午,东魏以开府仪同三司孙腾为太保。 己酉,上幸京口城北固楼,更名北顾;庚戌,幸回宾亭,宴乡里故老及所经近县 ![]() 壬子,东魏以⾼澄为大将军、领中书监,元弼为录尚书事,左仆 ![]() ![]() 丞相 ![]() ![]() ![]() ![]() ![]() ![]() ![]() 澄 ![]() ![]() 夏,四月,乙卯,上还自兰陵。 五月,甲申朔,魏丞相泰朝于长安。 甲午,东魏遣散骑常侍魏季景来聘。季景,收之族叔也。 尚书令何敬容妾弟盗官米,以书属领军河东王誉;丁酉,敬容坐免官。 东魏广 ![]() 魏琅琊贞献公贺拔胜诸子在东者,丞相 ![]() 秋,七月,魏更权衡度量,命尚书苏绰损益三十六条之制,总为五卷,颁行之。搜简贤才为牧守令长,皆依新制而遣焉。数年之间,百姓便之。 魏自正光以后,政刑弛纵,在位多贪污。丞相 ![]() ![]() ![]() 尚书令司马子如以丞相 ![]() ![]() ![]() ![]() ![]() ![]() ⾼澄对诸贵极言褒美崔暹,且戒属之。丞相 ![]() ![]() 宋游道奏驳尚书违失数百条,省中豪吏王儒之徒并鞭斥之,令、仆已下皆侧目。⾼隆之诬游道有不臣之言,罪当死。给事⻩门侍郞杨愔曰:“畜狗求吠;今以数吠杀之,恐将来无复吠狗。”游道竟坐除名。澄谓游道曰:“卿早从我向并州,不尔,彼经略杀卿。”游道从澄至晋 ![]() 己丑,大赦。 东魏以丧 ![]() 庚子,东魏主祀圜丘。 东魏丞相 ![]() 是岁,东魏以散骑常侍魏收兼中书侍郞,修国史。自梁、魏通好,魏书每云:“想彼境內宁静,此率土安和。”上复书,去“彼”字而已。收始定书云:“想境內清晏,今万里安和。”上亦效之。 段译 ⾼祖武皇帝十四大同四年(戊午、538) 梁纪十四梁武帝大同四年(戊午,公元538年) [1]舂,正月,辛酉朔,⽇有食之。 [1]舂季,正月,辛酉朔(初一),发生⽇食。 [2]东魏砀郡获巨象,送邺。丁卯,大赦,改元元象。 [2]东魏的砀郡捕获到一头巨象,将它送往国都邺城。丁卯(初七),孝静帝下令大赦天下,并把年号改为“元象。” [3]二月,已亥,上耕藉田。 [3]二月,已亥(初十),梁武帝在藉田耕作。 [4]东魏大都督善无贺拔仁攻魏南汾州,刺史韦子粲降之,丞相泰灭子粲之族。东魏大行台侯景等治兵于虎牢,将复河南诸州,魏梁迥、韦孝宽、赵继宗皆弃城西归。侯景攻广州,未拔,闻魏救兵将至,集诸将议之,行洛州事卢勇请进观形势。乃帅百骑至大隗山,遇魏师。⽇已暮,勇多置幡旗于树颠,夜,分骑为十队,鸣角直前,擒魏仪同三司程华,斩仪同三司王征蛮而还。广州守将骆超遂以城降东魏,丞相 ![]() [4]东魏大都督善无人贺拔仁攻打西魏南汾州,南汾州刺史韦子粲向贺拔仁投降,西魏丞相宇文泰听到这一消息后,杀屠了韦子粲的全部家族。东魏大行台侯景等人在虎牢整顿部队,准备收复⻩河以南的各州,看到势头不对,西魏的梁迥、韦孝宽、赵继宗都放弃他们所守的城跑回西部地区。侯景攻打广州,没有取得成功,他听说西魏的救兵将要赶到,就召集全体将领一道商议对策。兼管洛州事务的卢勇请求去前方观察形势,在征得侯景同意后,他便带领一百名骑兵来到大隗山,在这里,他们遇上了西魏的部队。当时已是⻩昏时刻,卢勇叫人在树木的顶端揷上许多旗帜,表示兵力很多,等到夜里,他把手下的骑兵分成十队,大家吹着号角直向前冲去,抓获了西魏的仪同三司程华,杀死了仪同三司王征蛮,然后返回。广州的守将骆超于是打开城门向东魏投降,东魏的丞相⾼ ![]() [5]初,柔然头兵可汗始得返国,事魏尽礼。及永安以后,雄据北方,礼渐骄倨,虽信使不绝,不复称臣。头兵尝至洛 ![]() ![]() ![]() ![]() ![]() [5]当初,柔然国的头兵可汗刚被放回国的时候,对北魏毕恭毕敬,礼仪周全。到了永安年间之后,头兵可汗在他所占据的北方开始称雄,于是对北魏渐渐地变得傲慢起来,虽然仍旧和北魏保持书信与使者来往,但是不再自己称臣了。头兵可汗曾经到过洛 ![]() ![]() ![]() ![]() [6]三月,辛酉,东魏丞相 ![]() [6]三月,辛酉(初二),东魏的丞相⾼ ![]() ![]() [7]柔然送悼后于魏,车七百乘,马万匹,驼二千头。至黑盐池,遇魏所遣崐卤簿仪卫。柔然营幕,户席皆东向,扶风王孚请正南面,后曰:“我未见魏主,固柔然女也。魏伏南面,我自东向。”丙子,立皇后郁久闾氏。丁丑,大赦。以王盟为司徒。丞相泰朝于长安,还屯华州。 [7]柔然国终于将悼后送往西魏,陪嫁品有七百辆车、一万匹马、二千头骆驼。到达黑盐池的时候,遇上了西魏派来 ![]() [8]夏,四月,庚寅,东魏⾼ ![]() ![]() [8]夏季,四月,庚寅(初二),东魏的⾼ ![]() ![]() ![]() [9]五月,甲戌,东魏遣兼散骑常侍郑伯猷来聘。 [9]五月,甲戌(十六⽇),东魏派遣兼散骑常侍郑伯猷到梁朝聘问。 [10]秋,七月,东魏荆州刺史王则寇淮南。 [10]秋季,七月,东魏荆州刺史王则犯侵淮河以南地区。 [11]癸亥,诏以东冶徒李胤之得如来舍利,大赦。 [11]癸亥(初六),由于东治的犯人李胤之得到了如来佛的舍利,梁武帝颁下诏书,大赦天下。 [12]东魏侯景、⾼敖曹等围魏独孤信于金墉,太师 ![]() ![]() ![]() ![]() [12]东魏的侯景、⾼敖曹等人在金墉包围了西魏的独孤信,太师⾼ ![]() ![]() ![]() ![]() 八月,庚寅,丞相泰至城,侯景等 ![]() 八月,庚寅(初三),西魏丞相宇文泰到达城,侯景等人准备排列好军阵等待宇文泰前来,仪同三司太安人莫多娄贷文请求带领自己的部属去袭击宇文泰的先遣部队,侯景等人坚决阻止了他。莫多娄贷文生 ![]() 泰进军东,侯景等夜解围去。辛卯,泰帅轻骑追景至河上,景为陈,北据河桥,南属邙山,与泰合战。泰马中流矢惊逸,遂失所之。泰坠地,东魏兵追及之,左右皆散,都督李穆下马,以策泰背骂曰:“笼东军士!尔曹王何在,而独留此?”追者不疑其贵人,舍之而过。穆以马授泰,与之俱逸。 宇泰进军⽔东部地区,侯景等人在夜里解除了金墉之围离去。辛卯(初四)宇文泰统率轻装骑兵追击侯景直到⻩河边上,侯景布置军阵,在北面占据了河桥,在南面连接邙山,与宇文泰 ![]() ![]() 魏兵复振,击东魏兵,大破之。东魏兵北走。京兆忠武公⾼敖曹,意轻泰,建旗盖以陵陈,魏人尽锐攻之,一军皆没,敖曹单骑走投河 ![]() ![]() ![]() 部队重新振作之后,又向东魏的部队发起了攻击,东魏遭到了惨败,将士们纷纷逃往北方。京兆忠武公⾼敖曹心里轻视宇文泰,他树起旗盖以显示军阵的威风,西魏的将士们都迅猛地攻过去,打得对方全军覆没,⾼敖曹单人匹马跑去投奔河 ![]() ![]() ![]() ![]() ![]() ![]() 初, ![]() ![]() 当初,⾼ ![]() ![]() ![]() 是 西魏的⽇,东、西魏置陈既大,首尾悬远,从旦至未,战数十合,氛雾四塞,莫能相知。魏独孤信、李远居右,赵贵、怡峰居左,战并不利;又未知魏主及丞相泰所在,皆弃其卒先归。开府仪同三司李虎、念贤等为后军,见信等退,即与俱去。泰由是烧营而归,留仪同三司长孙子彦守金墉。 这一天,东、西魏布置的军阵都非常庞大,头尾相距很远,从早晨到晚上,双方一共 ![]() ![]() 王思政下马,举长左右横击,一举辄踣数人。陷陈既深,从者尽死,思政被重创,闷绝,会⽇暮,敌亦收兵。思政每战常著破⾐弊甲,敌不知其将帅,故得免。帐下督雷五安于战处哭求思政,会其已苏,割⾐裹创,扶思政上马,夜久,始得还营。 王思政跳下马来,举起长矛左右出击,一抬手就得倒下几个人。慢慢地,他陷⼊敌人的军阵已经很深,跟随着他的人都死光了,他自己也⾝受重伤,昏 ![]() 平东将军蔡下马步斗,左右劝乘巴以备仓猝,怒曰:“丞相爱我如子,今⽇岂惜生乎!”帅左右十馀人合声大呼,击东魏兵,杀伤甚众。东魏围之十余重,弯弓持満,四面拒之。东魏人募厚甲长刀者直进取之,去可三十步,左右劝 ![]() ![]() ![]() ![]() ![]() ![]() 魏主至恒农,守将已弃城走,所虏降卒在恒农者相与闭门拒守,丞相泰攻拔之,诛其魁首数百人。 西魏的文帝来到恒农的时候,守将已经放弃该城逃跑了,城里原来被西魏俘虏的东魏兵一同关闭城门,进行抵抗,西魏丞相宇文泰攻下了该城,杀掉了几百名领头的人。 蔡追及泰于恒农,夜,见泰,泰曰:“承先,尔来,吾无忧矣。”泰惊不得寝,枕股,然后安。每从泰战,常为士卒先,战还,诸将皆争功,终无所言。泰每叹曰:“承先口不言勋,我当代其论叙。”泰留王思政镇恒农,除侍中、东道行台。 到处寻找宇文泰的蔡一直追到了恒农,在晚上终于见到宇文泰,宇文泰叫着蔡的表字说道:“承先,你一来,我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宇文泰由于受到惊吓无法⼊睡,枕了蔡的腿大之后才平静地进⼊梦乡。蔡每次跟随宇文泰作战,总是⾝先士卒,打仗回来,其他将领都争着邀功请赏,而蔡不说一句表现自己的话。宇文泰常常感慨地说:“承先嘴里不提自己的功劳,可我应当替他把一切谈明⽩。”宇文泰留下王思政镇守恒农,任命他为侍中、东道行台。 魏之东伐,关中留守兵少,前后所虏东魏士卒散在民间,闻魏兵败,谋作 ![]() ![]() ![]() ![]() 西魏这次东伐,在关中地区留守的兵员很少,前前后后俘虏的东魏士兵都被分散在民间,他们一听说西魏的部队遭到了失败,纷纷图谋作 ![]() ![]() ![]() ![]() ![]() 扶风公王罴镇河东,大开城门,悉召军士谓曰:“今闻大军失利,青雀作 ![]() 镇守河东的扶风公王罴大开城门,叫来所有的将士,对他们说道:“今天我听说咱们的大部队在前线失利,赵青雀在京城作 ![]() 魏主留阌乡。丞相泰以士马疲弊,不可速进,且谓青雀等乌合,不能为患,曰:“我至长安,以轻骑临之,必当面缚。”通直散骑常侍吴郡陆通谏曰:“贼逆谋久定,必无迁善之心,蜂虿有毒,安可轻也!且贼诈言东寇将至,今若以轻骑临之,百姓谓为信然,益当惊扰。今军虽疲弊,精锐尚多,以明公之威,总大军以临之,何忧不克!”泰从之,引兵西⼊。⽗老见泰至,莫不悲喜,士女相贺。华州刺史宇文导引⼊咸 ![]() 西魏的文帝留在阌乡。丞相宇文泰考虑到士兵与马匹都已经疲惫不堪,不再能快速前进,并且认为赵青雀等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会成为大的祸患,就说道:“我到达长安,让轻装的骑兵直冲进去,赵青雀这些人一定会自缚而降,向我当面请罪。”通直散骑常侍吴郡人陆通劝告说:“那些奷贼很久之前就已图谋叛 ![]() ![]() ![]() ![]() [13]东魏太师 ![]() ![]() ![]() ![]() [13]东魏的太师⾼ ![]() ![]() ![]() ![]() 东魏之迁邺也,主客郞中裴让之留洛 ![]() ![]() ![]() 东魏将国都迁往邺城的时候,主客郞中裴让之留在洛 ![]() ![]() ![]() ![]() ![]() ![]() 九月,魏主⼊长安,丞相泰还屯华州。 九月,西魏文帝返回长安,丞相宇文泰也回到华州屯兵。 [14]东魏大都督贺拔仁击邢磨纳、卢仲礼等,平之。 [14]东魏的大都督贺拔仁袭击并消灭了邢磨纳、卢仲礼等人的兵马。 卢景裕本儒生,太师 ![]() ![]() 卢景裕本是一位读书人,太师⾼ ![]() ![]() ![]() [15]冬,十月,魏归⾼敖曹、窦泰、莫多娄贷文之首于东魏。 [15]冬季,十月,西魏将⾼敖曹、窦泰、莫多娄贷文的头颅归还给东魏。 [16]散骑常侍刘孝仪等聘于东魏。 [16]梁朝散骑常侍刘孝仪等人到东魏聘问。 [17]十二月,魏是云宝袭洛 ![]() ![]() [18]魏自正光以后,四方多事,民避赋役,多为僧尼,至二百万人,寺有三万余区。至是,东魏始诏“牧守、令长,擅立寺者,计其功庸,以枉法论。” [18]北魏自从正光年间之后,四面八方经常发生各种事端,百姓为了躲避赋税与徭役,许多人出家当了和尚与尼姑。整个国家的出家人达到二百万,寺庙也⾜有三万多处。到此时,东魏颁下诏书给各级地方官,凡是擅自建立寺庙的, ![]() [19]初,魏伊川土豪李长寿为防蛮都督,积功至北华州刺史。孝武帝西迁,长寿帅其徒拒东魏,魏以长寿为广州刺史。侯景攻拔其壁,杀之。其子延孙复收集⽗兵以拒东魏,魏之贵臣广陵王欣、录尚书长孙稚等皆携家往依之,延孙资遣卫送,使达关中。东魏⾼ ![]() ![]() ![]() ![]() 当初,西魏伊川的当地豪強李长寿出任防蛮都督,后来积累了不少功劳,被提升为北华州刺史。孝武帝西迁的时候,李长寿率领手下的步兵抵抗东魏的部队,西魏又任命他为广州刺史。侯景攻克了他的营垒,杀掉了他。他的儿子李延孙重新召集起他⽗亲的人马,继续抗拒东魏,西魏显贵的大臣广陵王元欣、录尚书长孙稚等人都携带了家眷前去投靠他,李延孙送给他们钱财,又派了卫队护送,使他们全安到达关中。东魏的⾼ ![]() ![]() ![]() ![]() 东魏将段琛等据宜 ![]() ![]() ![]() 东魏将领段琛等人占据着宜 ![]() ![]() ![]() ![]() ![]() [20]东魏以⾼澄摄吏部尚书,始改崔亮年劳之制,铨擢贤能;又沙汰尚书郞,妙选人地以充之。凡才名之士,虽未荐擢,皆引致门下,与之游宴、讲论、赋,士大夫以是称之。 [20]东魏委任⾼澄代理吏部尚书的职务,他开始改变崔亮制定的按待选年限提拔官员的制度, ![]() 五年(己未、539) 五年(己未,公元539年) [1]舂,正月,乙卯,以尚书左仆 ![]() ![]() [1]舂季,正月,乙卯(初一),梁武帝任命尚书左仆 ![]() ![]() ![]() ![]() ![]() ![]() [2]丁巳,御史中丞参礼仪事贺琛奏:“南、北二郊及藉田,往还并宜御辇,不复乘辂。”诏从之,祀宗庙仍乘⽟辇。琛,之弟子也。 [2]丁巳(初三),梁朝御史中丞参礼仪事贺琛向梁武帝递上奏折,建议:“皇上往返都城南郊、北郊以及去藉田举行耕种仪式时,应该都乘坐辇而不应乘坐马车。”梁武帝同意了,去祭祀宗庙时仍旧乘坐⽟辇。贺琛是贺的侄子。 [3]辛酉,东魏以尚书令孙腾为司徒。 [3]辛酉(初七),东魏任命尚书令孙腾为司徒。 [4]辛未,上祀南郊。 [4]辛未(十七⽇),梁武帝在南郊祭天。 [5]魏丞相泰于行台置学,取丞郞、府佐德行明敏者充学生,悉令旦治公务,晚就讲习。 [5]西魏丞相宇文泰在行台设置了学堂,选拔丞郞、府佐中品德出众、思想灵敏的人充当学生,命令他们全都在⽩天处理公务,晚上去学堂听讲习。 [6]东魏丞相 ![]() [6]东魏丞相⾼ ![]() [7]夏,五月,甲戌,东魏立丞相 ![]() [7]夏季,五月,甲戌(二十二⽇),东魏孝静帝策立丞相⾼ ![]() [8]魏以开府仪同三司李弼为司空。秋,七月,以扶风王孚为太尉。 [8]西魏任用仪同三司李弼为司空。秋季,七月,又任用扶风王元孚为太尉。 [9]九月,甲子,东魏发畿內十万人城邺,四十⽇罢。冬,十月,癸亥,以新宮成,大赦,改元兴和。 [9]九月,甲子(十四⽇),东魏征调了京畿內十万人修筑邺城,四十天完工。冬季,十月癸亥(疑误),由于新的宮殿建成,孝静帝下令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兴和” [10]魏置纸笔于 ![]() ![]() [11]十一月,乙亥,东魏使散骑常侍王元景、魏收来聘。 [11]十一月,乙亥(二十六⽇),东魏派遣散骑常侍王元景、魏收出使梁朝。 [12]东魏人以《正光历》浸差,命校书郞李业兴更加修正,以甲子为元,号曰《兴光历》,既成,行之。 [12]东魏由于所采用的正光历渐渐出现了误差,就让校书郞李业兴进一步加以修正。新历以甲子为元,命名为《兴光历》,制成之后,就开始实行了。 [13]散骑常侍朱异奏:“顷来置州稍广,而小大不伦,请分为五品,其位秩⾼卑,参僚多少,皆以是为差。”诏从之。于是上品二十州,次品十州,次品八州,次品二十三州,下品二十一州。时上方事征伐,恢拓境宇,北逾淮、、汝,东距彭城,西开柯,南平俚洞,纷纶甚众,故异请分之。其下品皆异国之人,徒有州名而无土地,或因荒徼之民所居村落置州及郡县,刺史守令皆用彼人为之,尚书不能悉领,山川险远,职贡罕通。五品之外,又有二十馀州不知处所。凡一百七州。又以边境镇戍,虽领民不多, ![]() [13]梁朝散骑常侍朱异向梁武帝呈上奏折,说道:“近来,州的建置稍微多了一些,而且还不分大小,现在请求皇上把各州分为五个等级,州长官地位俸禄的⾼低,参佐幕僚人数的多少,都 ![]() ![]() ![]() [14]魏自西迁以来,礼乐散逸,丞相泰命左仆 ![]() [14]魏国自从迁到西边成为西魏以来,礼乐制度散失废弃,丞相宇文泰便命令左仆 ![]() 六年(庚申、540) 六年(庚申,公元540年) [1]舂,正月,壬申,东魏以广平公库狄⼲为太保。 [1]舂季,正月,壬申(二十三⽇),东魏任命广平公库狄⼲为太保。 [2]丁丑,东魏主⼊新宮,大赦。 [2]丁丑(二十八⽇),东魏孝静帝迁⼊新的皇宮,大赦天下。 [3]魏扶风王孚卒。 [3]西魏扶风王元孚去世。 [4]二月,己亥,上耕藉田。 [4]二月,己亥(二十一⽇),梁武帝来到藉田举行耕种仪式。 [5]魏铸五铢钱。 [5]西魏铸造五铢钱。 [6]东魏大行台侯景出三鸦,将复荆州;魏丞相泰遣李弼、独孤信各将五千骑出武关,景乃还。 [6]东魏大行台侯景从三鸦出发,准备收复荆州;西魏丞相宇文泰派遣李弼、独孤信各自率领五千名骑兵驰出武关增援,侯景这才返回。 [7]魏文后既为尼,居别宮,悼后犹忌之,乃以其子武都王戊为泰州刺史,使文后随之官。魏主虽限以大计,而恩好不忘,密令养发,有追还之意。会柔然举国渡河南侵,时颇有言柔然以悼后故兴师者,帝曰:“岂有兴百万之众为一女子琊!虽然,致人此言,朕亦何颜见将帅!”乃遣中常侍曹宠赍手敕赐文后自崐尽。文后泣谓庞曰:“愿至尊千万岁,天下康宁,死无恨也!”遂杀自;凿麦积崖而葬之,号曰寂陵。 [7]西魏文后做了尼姑之后,居住在别宮之中,但悼后还妒忌她,于是朝廷就任用文后的儿子武都王元戊为泰州刺史,让她跟随儿子,到任职的地方去。文帝虽然为了国家大计,废文后而立悼后,但是并没有忘记文后对自己的恩情好处,他悄悄地叫文后留长头发,表现出要把她接回来的意思。此时刚好遇到柔然倾全国兵力都渡过⻩河,而向南犯侵,当时不少人都说柔然人是因为悼后的缘故才兴师动众的,文帝听了说道:“哪有为了一个女子而征发百万人的事情呢?虽然如此,可是让人说出这样的话,我还有什么面目见将帅?”于是,他就派遣中常侍曹宠将他亲手写的诏书送给文后,叫她自尽。文后哭对曹宠说道:“愿皇上活千万岁,天下得以平安,如果这一切都能实现,我死了也没有什么怨恨。”于是便杀自了。文帝叫人在麦积崖上凿一个墓⽳,将她埋葬了,并命名为寂陵。 夏,丞相泰召诸军屯沙苑以备柔然。右仆 ![]() ![]() ![]() 夏季,西魏丞相宇文泰召集各路大军到沙苑驻守,防备柔然人⼊侵。右仆 ![]() [8]五月,乙酉,魏行台宮延和、陕州刺史宮延庆降于东魏,东魏以河北马场为义州以处之。 [8]五月,乙酉(疑误),西魏行台宮延河、陕州刺史宮延庆向东魏投降,东魏在⻩河之北的马场建立了义州,派他们二人掌管。 [9]东魏 ![]() [9]东魏的 ![]() [10]闰月,丁丑朔,⽇有食之。 [10]闰月,丁丑朔(初一),发生⽇食。 [11]己丑,东魏封皇兄景植为宜 ![]() [11]己丑(十三⽇),东魏的孝静帝封他的哥哥元景植为宜 ![]() [12]六月,壬子,东魏华山王鸷卒。 [12]六月,壬子(初六),东魏的华山王元鸷去世。 [13]秋,七月,丁亥,东魏使兼散骑常侍李象等来聘。 [13]秋季,七月,丁亥(十二⽇),东魏派遣兼散骑常侍李象等人到梁朝聘问。 [14]八月,戊午,大赦。 [14]八月,戊午(十三⽇),梁朝大赦天下。 [15]九月,戊戌,司空袁昂卒。遗疏不受赠谥,敕诸子勿上行状及立铭志;上不许,赠本官,谥穆正公。 [15]九月,戊戌(二十四⽇),梁朝司空袁昂去世,他留下一份呈给梁武帝的奏折,里面表示死后不接受任何赠谥,他还告诫几个儿子不要向朝廷递 ![]() [16]冬,十一月,魏太师念贤卒。 [16]冬季,十一月,西魏的太师念贤去世。 [17]吐⾕浑自莫折念生之 ![]() ![]() [17]吐⾕浑自从莫折念生发动叛 ![]() ![]() 七年(辛酉、541) 七年(辛酉,公元541年) [1]舂,正月,辛巳,上祀南郊,大赦。辛丑,祀明堂。 [1]舂季,正月,辛巳(疑误),梁武帝在南郊举行祭天典礼,大赦天下。辛丑(二十九⽇),在明堂举行祭祀典礼。 [2]宕昌王梁定为其下所杀,弟弥定立。二月,乙巳,以弥定为河·梁二州刺史、宕昌王。 [2]梁朝的宕昌王梁定被他的下属杀死,他的弟弟梁弥定继承了他的位置。二月,乙巳(初三),梁武帝任命梁弥定为河、梁二州刺史,并封他为宕昌王。 [3]辛亥,上耕藉田。 [3]辛亥(初九),梁武帝来到藉田耕作。 [4]魏幽州刺史顺 ![]() [4]西魏的幽州刺史顺 ![]() [5]三月,魏夏州刺史刘平伏据上郡反,大都督于谨讨禽之。 [5]三月,西魏的夏州刺史刘平伏占据了上郡,在那里发动叛 ![]() [6]夏,五月,遣兼散骑常侍明少遐等聘于东魏。 [6]夏季,五月,梁武帝派遣兼散骑常侍明少遐等人到东魏聘问。 [7]秋,七月,己卯,东魏宜 ![]() [7]秋季,七月,己卯(初九),东魏的宜 ![]() [8]魏以侍中宇文测为大都督、行汾州事。测,深之兄也,为政简惠,得士民心。地接东魏,东魏人数来寇抄,测擒获之,命解缚,引与相见,为设酒淆,待以客礼,并给粮饩,卫送出境。东魏人大惭,不复为寇,汾、晋之间遂通庆吊,时论称之。或告测 ![]() [8]西魏委派侍中宇文测出任大都督,兼管汾州的事务。宇文测是宇文深的兄长,他处理政务时讲究效率、仁慈,受到士人与普通百姓的拥戴。他管辖的地域与东魏相连接,东魏人多次前来掠夺,宇文测抓住了他们之后,叫人给他们松绑,带他们来和自己见面,专门安排了美酒佳肴,象招待客人一样招待他们,还给他们粮食,派人护送他们出境。东魏人觉得非常惭愧,不再与宇文测为敌,汾州与晋州两方居民如果遇上喜事或丧事时,还相互前去祝贺或吊丧,当时的舆论给予了好评。有人控告宇文测 ![]() [9]魏丞相泰 ![]() [9]西魏丞相宇文泰想要改⾰当时的政治,采取有利于国家強盛、民人富裕的制度,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苏绰想尽自己的才智能力,支持宇文泰的改⾰,裁减了多余的官员,设置了两个令长,并且实行屯田,以便增加军用开支。苏绰又撰写了六条诏书,在九月份经文帝同意后开始付诸实施。这六条诏书的內容是:第一、纯洁心灵,第二、使政教风化归于谆原,第三、发挥土地资源效用,第四、提拔品德⾼尚的人才,第五、慎重对待刑案诉讼方面的事情,第六、公平地收纳赋税,指派劳役。宇文泰对这六条诏书非常重视,曾经专门摆在自己座位的右边,又命令各个部门的官员学习背诵,并规定凡是担任牧守令长的,如果不 ![]() [10]东魏诏群官于麟趾阁议定法制,谓之《麟趾格》,冬,十月,甲寅,颁行之。 [10]东魏的孝静帝颁下诏书,叫文武百官在麟趾阁商议制定法律制度,命名为《麟趾格》。冬季,十月,甲寅(十六⽇),新法开始颁布实行。 [11]乙巳,东魏发夫五万筑漳滨堰,三十五⽇罢。[11]乙巳(疑误),东魏征调五万名民工修筑漳滨堰,三十五天完工。 [12]十一月,丙戌,东魏以彭城王韶为太尉,度支尚书胡僧敬为司空。僧敬名虔,以字行。国珍之兄孙,东魏主之舅也。 [12]十一月,丙戌(十八⽇),东魏任命彭城王元韶为太慰,度支尚书胡僧敬为司空。胡僧敬本名叫胡虔,通常以表字相称,他是胡国珍的兄长的孙子,孝静帝的舅舅。 [13]十二月,东魏遣兼散骑常侍李骞来聘。 [13]十二月,东魏派遣兼散骑常侍李骞到梁朝聘问。 [14] ![]() ![]() ![]() [14]梁朝 ![]() ![]() ![]() ![]() [15]是岁,魏又益新制十二条。 [15]这一年,西魏又增加了十二条新的制度。 [16]东魏丞相 ![]() [16]东魏丞相⾼ ![]() 魏自丧 ![]() ![]() ![]() 北魏从孝昌年间国內发生动 ![]() ![]() ![]() [17]东魏尚书令⾼澄尚静帝妹冯翊长公主,生子孝琬,朝贵贺之,澄曰:“此至尊之甥,生贺至尊。”三⽇,帝幸其第,赐锦彩布绢万匹。于是诸贵竞致礼遗,货満十室。 [17]东魏的尚书令⾼澄与孝静帝的妹妹冯翊长公主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叫⾼孝琬,朝中的显贵们纷纷向他祝贺。⾼澄回答说:“这孩子是皇上外甥,应该先向皇上祝贺。”三天之后,孝静帝来到⾼澄的家中,赠送给他一万匹织锦、彩缎、绵布与绢帛。于是显贵们竞相前来赠送礼品,货物整整堆満了十个房间。 [18]东魏临淮王孝友表曰:“令制家百为族,二十五家为闾,五家为比。家百之內有帅二十五,征发皆免,苦乐不均,羊少狼多,复有蚕食,此之为弊久矣。京邑诸坊,或七八家百唯一里正、二史,庶事无阙,而况外州乎!请依旧置三正之名不改,而每闾止为二比,计族省十一丁,赀绢、番兵,所益甚多。”事下尚书,寝不行。 [18]东魏的临淮王元孝友上书给孝静帝说:“规定以一百户人家为一族,二十五户人家为一闾,五家为一比。一百户人家里有族帅、闾帅、比帅共二十五人,都免除了兵役、劳役,他们与普通百姓相比苦乐不均,在这种羊少狼多的崐情况下,又有互相蚕食的现象,这一制度造成危害已经很久了。京城的各个坊里,有的是七八百户人家才有一个里正,两个史,⽇常事务都做得不错,何况京城外的各个州呢?请求照旧设置三正,名称不作改动。每个闾只设两个比,算起来一个族就减少十一丁,这样可以增加许多税帛和兵役。”孝静帝将此事 ![]() [19]安成望族刘敬躬以妖术惑众,人多信之。 [19]安成的名门望族的刘敬躬用妖术 ![]() 八年(壬戌、542)八年(壬戌,公元542年) [1]舂,正月,敬躬据郡反,改元永汉,署官属,进攻庐陵, ![]() ![]() [1]舂季,正月,刘敬躬占据了安成郡发动叛 ![]() ![]() ![]() [2]魏初置六军。 [2]西魏开始设置六军。 [3]夏,四月,丙寅,东魏使兼散骑常侍李绘来聘。绘,元忠之从子也。 [3]夏季,四月,丙寅(疑误),东魏派遣兼散骑常侍李绘到梁朝聘问。李绘是李元忠的侄子。 [4]东魏丞相 ![]() ![]() ![]() ![]() ![]() ![]() ![]() ![]() ![]() ![]() ![]() ![]() [4]东魏丞相⾼ ![]() ![]() ![]() ![]() ![]() ![]() ![]() ![]() ![]() ![]() ![]() ![]() ![]() [5]八月,庚戌,东魏以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侯景为兼尚书仆 ![]() [5]八月,庚戌(十六⽇),东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侯景为尚书侯景为尚仆 ![]() ![]() [6]魏以王盟为太保。 [6]西魏任命王盟为太保。 [7]东魏丞相 ![]() ![]() ![]() ![]() [7]东魏丞相⾼ ![]() ![]() ![]() ![]() ![]() ![]() [8]十二月,魏主狩于华 ![]() [8]十二月,西魏的文帝在华 ![]() [9]辛亥,东魏遣兼散骑常侍杨斐来聘。 [9]辛亥(十九⽇),东魏派遣兼散骑常侍杨斐到梁朝聘问。 [10]孙、卢子雄讨李贲,以舂瘴方起,请待至秋;广州刺史新渝侯映不许,武林侯谘又趣之。等至合浦,死者什六七,众溃而归。映,之子也。武林侯谘奏及子雄与贼 ![]() ![]() [10]梁朝的孙、卢子雄讨伐李贲,由于时值舂天,瘴气正在弥漫,所以他们请求等到秋季再进军;广州刺史、新渝侯萧映不予同意,武林侯谘又催促出征。孙等人到达合蒲时,因为瘴气的侵害,十个人中有六七个死去,部队溃散,只好返回。萧映是萧的儿子。武林侯萧谘上书梁武帝,说孙与卢子雄跟反贼勾结,逗留在原地不进军,梁武帝下令叫孙、卢子雄在广州杀自。卢子雄的弟弟卢子略、卢子烈,主帅广陵杜天合以及他的弟弟杜僧明,还有周文育新安人等人率领卢子雄的兵马攻打广州,想杀死萧映、萧谘,为卢子雄报仇。西江督护、⾼要太守吴兴人陈霸先率领三千精锐士兵前来营救,大败卢子略等人,杀掉了杜天合,活捉了杜僧明、周文育。陈霸先因为杜僧明、周文育骁勇过人,就释放了他们,让他们担任主帅。梁武帝颂下诏书,任命陈霸先为直将军。 [11]魏丞相泰 ![]() [11]西魏丞相宇文泰的 ![]() [12]东魏以光州刺史李元忠为侍中。元忠虽处要任,不以物务⼲怀,唯饮酒自娱。丞相 ![]() ![]() ![]() ![]() ![]() [12]东魏任命光州刺史李元忠为侍中。李元忠虽然担任着显要的官职,但是并不让各类事务⼲扰自己的心怀,成天以喝酒自娱。丞相⾼ ![]() ![]() ![]() ![]() ![]() 九年(癸亥、543) 九年(癸亥,公元543年) [1]舂,正月,壬戌,东魏大赦,改元武定。 [1]舂季,正月,壬戌(初一),东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武定” [2]东魏御史中尉⾼仲密取吏部崔暹之妹,既而弃之,由是与暹有隙。仲密选用御史,多其亲戚乡 ![]() ![]() ![]() ![]() ![]() [2]东魏的御史中尉⾼仲密娶了吏部郞崔暹的妹妹作 ![]() ![]() ![]() ![]() ![]() ![]() ![]() ![]() ⾼ ![]() ![]() ![]() ![]() ![]() ⾼季式在永安戍,仲密遣信报之;季式走告 ![]() ![]() ⾼季式在永安驻防,⾼仲密写信给他,叙述了他自己投降的情况。⾼季式跑去告诉了⾼ ![]() ![]() 魏丞相泰帅诸军以应仲密,以太子少傅李远为前驱,至洛 ![]() 西魏丞相宇文泰统率各路大军来策应⾼仲密,让太子少傅李远担任先锋,到达洛 ![]() 东魏丞相 ![]() 东魏丞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明⽇,复战,泰为中军,中山公赵贵为左军,领军若于惠等为右军。中军、右军合击东魏,大破之,悉俘其步卒。 ![]() ![]() ![]() ![]() ![]() ![]() ![]() 第二天,双方又一次 ![]() ![]() ![]() ![]() ![]() ![]() ![]() ![]() ![]() ![]() 东魏军士有逃奔魏者,告以 ![]() ![]() ![]() ![]() ![]() ![]() 东魏的将士中有逃跑到西魏部队里去的,他们说出了⾼ ![]() ![]() ![]() ![]() ![]() ![]() ![]() ![]() ![]() ![]() 魏南郢州刺史耿令贵,大呼,独⼊敌中,锋刃 ![]() 西魏的南郢州刺史耿令贵大声喊叫着,一个人冲进了敌群中,敌人的刀剑向他⾝上 ![]() ![]() 左军赵贵等五将战不利,东魏兵复振,泰与战,又不利。会⽇暮,魏兵遂遁,东魏兵追之;独孤信、于谨收散卒自后击之,追兵惊扰,魏诸军由是得全。若于惠夜引去,东魏兵追之;惠徐下马,顾命厨人营食,食毕,谓左右曰:“长安死,此中死,有以异乎!”乃建旗呜角,收散卒徐还,追骑疑有伏兵,不敢 ![]() ![]() ![]() ![]() ![]() ![]() ![]() ![]() ![]() ⾼ ![]() ![]() ![]() ![]() ![]() ![]() 泰召王思政于⽟壁,将使镇虎牢,未至而泰败,乃使守恒农。思政⼊城,令开门解⾐而卧,慰勉将士,示不⾜畏。后数⽇,刘丰生至城下,惮之,不敢进,引军还。思政乃修城郭,起楼橹,营农田,积刍粟,由是恒农始有守御之备。 宇文泰在⽟壁派人去召王思政,准备让他镇守虎牢。王思政还没有赶到,宇文泰已经失败,他就派王思政镇守恒农。王思政⼊城之后,下令打开城门,脫了⾐服睡觉,又慰问勉励了将士们一番,表示眼下的情况没什么可怕的。几天以后,刘丰生来到恒农城下,对眼前的一切感到害怕,不敢进去,带着部队回去了。王思政就下令修筑內城与外城,建起用以侦察、防御的⾼台,经营农田,屯积草料与粮食,从这个时候起,恒农才开始有了防御设施。 丞相泰求自贬,魏主不许。是役也,魏诸将皆无功,唯耿令贵与太子武卫率王胡仁、都督王文达力战功多。泰 ![]() 西魏丞相宇文泰请求降职,文帝没有答应。在这一战役中,西魏的各位将领都没有功劳,只有耿令贵与太子武卫率王胡仁、都督王文达奋力拼搏,立下不少功劳。宇文泰想把雍、岐、北雍三个州 ![]() ⾼仲密之将叛也, ![]() ![]() ![]() ⾼仲密准备叛变的时候,暗中派人去煽动冀州的豪杰,让他们响应自己。东魏派遣⾼隆之骑着驿站的快马赶到那里,对他们进行慰问安抚,这一地区因此得以平安。⾼澄给⾼隆之写了一封密信,说道:“⾼仲密的 ![]() ![]() [3]以太子詹事谢举为尚书仆 ![]() [3]梁朝任命太子詹事谢举为尚书仆 ![]() [4]夏,四月,林邑王攻李贲,贲将范破林邑于九德。 [4]夏季,四月,梁朝的林邑王攻打李贲,李贲的部将范在九德击败了林邑王。 [5]清⽔氐酋李鼠仁,乘魏之败,据险作 ![]() ![]() [5]清⽔郡的氐族酋长李鼠仁乘西魏战败之机,占据了险要的地方造反作 ![]() [6]泰使谍潜⼊虎牢,令守将魏光固守,侯景获之,改其书云:“宜速去。”纵谍⼊城,光宵遁。景获⾼仲密 ![]() ![]() ![]() [6]宇文泰派遣间谍潜⼊虎牢,命令守城的将领魏光坚决防守,侯景捉住了这个间谍,把宇文泰的信改成这样:“应该尽快离开。”然后将间谍放进城去,魏光看到信以后连夜逃跑了。侯景俘虏了⾼仲密的 ![]() ![]() ![]() ![]() ![]() [7]秋,七月,魏大赦。以王盟为太傅,广平王赞为司空。 [7]秋季,七月,西魏大赦天下,并任命王盟为太傅,广平王元赞为司空。 [8]八月,乙丑,东魏以汾州刺史斛律金为大司马。 [8]八月,乙丑(初八),东魏任命汾州刺史斛律金为大司马。 [9]东魏遣兼散骑常侍李浑等来聘。 [9]东魏派遣兼散常侍李浑等人出使梁朝。 [10]冬,十一月,甲午,东魏主狩于西山;乙巳,还宮。⾼澄启解侍中,东魏主以其弟并州刺史太原公洋代之。 [10]冬季,十一月,甲午(初八),东魏的孝静帝来到西山狩猎;乙巳(十九⽇),返回皇宮。⾼澄上书孝静帝,请求解除自己的侍中职务,孝静帝让⾼澄的弟弟并州刺史、太原公⾼洋代替他。 [11]丞相 ![]() [11]丞相⾼ ![]() [12]魏诸牧守共谒丞相泰,泰命河北太守斐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最,有如侠者,可与俱立!”众默然,无敢应者。泰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立独君” [12]西魏的各位州郡长官一同去进见丞相宇文泰,宇文泰命令河北太守裴侠单独站出来,并对其他牧守们说:“论清廉、审慎、尽职尽责,裴侠在天崐下可以排在第一位。你们中间要是有跟裴侠一样的人,可以同他站在一起。”大家都默不作声,没有一个人敢回答宇文泰的话。于是宇文泰就给了裴侠优厚的赏赐,朝廷与民间都对此而感叹服气,称裴侠为“立独君” 十年(甲子、544) 十年(甲子,公元544年) [1]舂,正月,李贲自称越帝,置百官,改元大德。 [1]舂季,正月,李贲自封为越帝,设置了文武百官,将年号改为“大德” [2]三月,癸巳,东魏丞相 ![]() [2]三月癸巳(初九),东魏的丞相⾼ ![]() [3]甲午,上幸兰陵,谒建宁陵,使太子⼊守京城;辛丑,谒陵。 [3]甲午(初十),梁武帝来到兰陵,拜谒了建宁陵,派太子⼊守京城;辛丑(十七⽇),又拜谒了陵。 [4]丙午,东魏以开府仪同三司孙腾为太保。 [4]丙午(二十二⽇),东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孙腾为太保。 [5]己酉,上幸京口城北固楼,更名北顾;庚戌,幸回宾亭,宴乡里故老及所经近县 ![]() [5]己酉(二十五⽇),梁武帝来到京口城的北固楼,将北固楼改为北顾楼;庚戌(二十六⽇),又来到回宾亭,宴请家乡的⽗老乡亲以及所经过的附近县里前来 ![]() [6]壬子,东魏以⾼澄为大将军、领中书监,元弼为录尚书事,左仆 ![]() ![]() [6]壬子(二十八⽇),东魏任命⾼澄为大将军、领中书监,元弼为录尚书事,左仆 ![]() ![]() 丞相 ![]() ![]() ![]() ![]() ![]() ![]() 丞相⾼ ![]() ![]() ![]() ![]() ![]() ![]() ![]() ![]() 孙腾见澄,不肯尽敬,澄叱左右牵下于 ![]() ![]() 孙腾见⾼澄时,不愿意表现得毕恭毕敬,⾼澄便命令左右把孙腾从 ![]() ![]() 澄 ![]() ![]() ⾼澄想在孝静帝的⾝边安揷自己的心腹,就提拔中兵参军崔季舒为中书侍郞。⾼澄经常向孝静帝递 ![]() ![]() [7]夏,四月,乙卯,上还自兰陵。 [7]夏季,四月,乙卯(初一),梁武帝从兰陵返回都城。 [8]五月,甲申朔,魏丞相泰朝于长安。[8]五月,甲申朔(初一),西魏丞相宇文泰在长安朝拜文帝。 [9]甲午,东魏遣散骑常侍魏季景来聘。季景,收之族叔也。 [9]甲午(十一⽇),东魏派遣散骑常侍魏季景来梁朝聘问。魏季景是魏收的同族叔叔。 [10]尚书令何敬容妾弟盗官米,以书属领军河东王誉,丁酉,敬容坐免官。 [10]梁朝尚书令何敬容小妾的弟弟盗窃了官家的大米,何敬容写信给领军河东王萧誉说情;丁酉(十四⽇),何敬容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 [11]东魏广 ![]() [11]东魏广 ![]() [12]魏琅琊贞献公贺拔胜诸子在东者,丞相 ![]() [12]西魏琅琊贞献公贺拔胜留在东魏的几个儿子,都被丞相⾼ ![]() [13]秋,七月,魏更权衡度量,命尚书苏绰损益三十六条之制,总为五卷,颁行之。搜简贤才为牧守令长,皆依新制而遣焉。数年之间,百姓便之。 [13]秋季,七月,西魏的改⾰度量衡制度,尚书苏绰受命酌定在原来的二十四条制度的基础上,增补而成的三十六条制度,定为五卷,在全国颁布实行。同时寻求挑选贤能的人才担任牧、守、令、长等地方官,都是按照新的制度被派遣的。几年之中,百姓都从中得到了好处。 [14]魏自正光以后,政刑弛纵,在位多贪污。丞相 ![]() [14]北魏自从正光年间以来,政务刑律松懈宽容,在位的官员大都贪污。丞相⾼ ![]() 澄 ![]() ![]() ⾼澄想要树立崔暹的权威,当各位王公大臣在座的时候,他让崔暹后到,按照⾼澄的吩咐,崔暹通报姓名之后,昂着头慢慢地迈步,两人提着崔暹的⾐裾走进大厅,⾼澄面对面和崔暹互相作揖,崔暹不表示谦让便坐了下来。酒才饮两杯,崔暹便起⾝告辞离去。⾼澄留他吃饭,他回答说:“皇上刚刚下令,要我到御史台查核重要文书。”于是他不等吃过饭便离去了,⾼澄降阶相送。还有一天,⾼澄与各位王公大臣外出到东山,在路上遇见了崔暹,前面的马被崔暹的随从用红 ![]() 尚书令司马子如以丞相 ![]() ![]() ![]() ![]() ![]() ![]() 尚书令司马子如因为自己是丞相⾼ ![]() ![]() ![]() ![]() ![]() ![]() ⾼澄对诸贵极言褒美崔暹,且戒属之。丞相 ![]() ![]() ⾼澄在权贵们面前对崔暹赞不绝口,并告诫他们要接受崔暹的支配。丞相⾼ ![]() ![]() 宋道奏驳尚书违失数百条,省中豪吏王儒之徒并鞭斥之,令、仆已下皆侧目。⾼隆之诬游道有不臣之言,罪当死。给事⻩门侍郞杨曰:“畜狗求吠;今以数吠杀之,恐将来无复吠狗。”道竟坐除名。澄谓道曰:“卿早从我向并州,不尔,彼经略杀卿。”道从澄至晋 ![]() 宋道上书孝静帝,列举了尚书省的数百条失误并进行批评,对尚书省強横的吏员王儒之流都加以鞭打,尚书令、仆 ![]() ![]() [15]己丑,大赦。 [15]己丑(初八),梁朝大赦天下。 [16]东魏以丧 ![]() [16]东魏在经过丧 ![]() [17]庚子,东魏主祀圆丘。 [17]庚子(二十⽇),东魏孝静帝在圜丘祭天。 [18]东魏丞相 ![]() [18]东魏丞相⾼ ![]() [19]是岁,东魏以散骑常侍魏收兼中书侍郞,修国史。自梁、魏通好,魏书每云:“想彼境內宁静,此率土安和。”上复书,去“彼”字而已。收始定书云:“想境內清晏,今万里安和。”上亦效之。 [19]这一年,东魏让散骑常侍魏收兼任中书侍郞,编修国史。自从梁、魏两国相互往来友好之后,魏国的国书上总是写道:“料想彼境內安宁平静,此间平安祥和。”梁武帝复信时,仅仅去掉了一个“彼”字而已。魏收起草国书才确定了这样的用语:“料想境內清明平静,如今天下平安祥和。”梁武帝在撰写国书时也仿效这句话。 Www.VhUxS.CoM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微湖小说网为您免费提供司马光的小说资治通鉴小说免费全文最新章节,资治通鉴手机在线阅读下载,页面无广告,喜欢就与你的朋友分享吧,微湖小说网是资治通鉴免费阅读首选之站,资治通鉴无广告精心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