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湖小说网免费提供韩非的小说韩非子小说免费全文最新章节 |
![]() |
|
微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韩非子 作者:韩非 | 书号:10139 时间:2017/3/26 字数:13670 |
上一章 五蠹 下一章 ( → ) | |
上古之世,民人少而禽兽众,民人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 ![]()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也。不事力而养⾜,民人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民人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 ![]()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藿之羹;冬⽇麂裘,夏⽇葛⾐;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执耒歃以为民先,股无肢,胫不生⽑,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古传天下而不⾜多也。今之县令,一⽇⾝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夫山居而⾕汲者,腊而相遗以⽔;泽居苦⽔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舂,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也,势薄也;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古者大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铦矩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 ![]() ![]() 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如 ![]() ![]() ![]() ![]() ![]() ![]() 且民者固服于势,寡能怀于义。仲尼,天下圣人也,修行明道以游海內,海內说其仁、美其义而为服役者七十人。盖贵仁者寡,能义者难也。故以天下之大,而为服役者七十人,而仁义者一人。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內之民莫敢不臣。民者固服于势,诚易以服人,故仲尼反为臣而哀公顾为君。仲尼非怀其义,服其势也。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今学者之说人主也,不乘必胜之势,而务行仁义则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数也。 今有不才之子,⽗⺟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不改。州部之吏, ![]() 今则不然。其有功也爵之,而卑其士官也;以其耕作也赏之,而少其家业也;以其不收也外之,而⾼其轻世也;以其犯噤罪之,而多其有勇也。毁誉、赏罚之所加者,相与悖缪也,故法噤坏而民愈 ![]() 儒以文 ![]() ![]() ![]()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为有政如此,则国必 ![]() ![]() 且世之所谓贤者,贞信之行也;所谓智者,微妙之言也。微妙之言,上智之所难知也。今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则民无从识之矣。故糟糠不 ![]() ![]() ![]() ![]() 今人主之于言也,说其辩而不求其当焉;其用于行也,美其声而不责其功。是以天下之众,其谈言者务为辨而不周于用,故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 ![]() ![]() ![]() ![]() 今则不然,士民纵恣于內,言谈者为势于外,外內称恶,以待強敌,不亦殆乎!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从衡之 ![]() ![]() ![]() ![]() 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故治強易为谋,弱 ![]() ![]() ![]() 民之政计,皆就安利如辟危穷。今为之攻战,进则死于敌,退则死于诛,则危矣。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穷危之所在也,民安得勿避?故事私门而完解舍,解舍完则远战,远战则安。行货赂而袭当涂者则求得,求得则私安,私安则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矣。 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今世近习之请行,则官爵可买;官爵可买,则商工不卑也矣。奷财货贾得用于市,则商人不少矣。聚敛倍农而致尊过耕战之士,则耿介之士寡而⾼价之民多矣。 是故 ![]() ![]() 译文 在上古时代,人口稀少,鸟兽众多,民人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这时候出现了—位圣人,他发明在树上搭窝棚的办法,用来避免遭到各种伤害;人们因此很爱戴他,推举他来治理天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民人吃的是野生的瓜果和蚌蛤,腥臊腐臭,伤害肠胃,许多人得了疾病。这时候又出现了一位圣人,他发明钻木取火的方法烧烤食物,除掉腥臊臭味;人们因而很爱戴他,推举他治理天下,称他为隧人氏。到了中古时代,天下洪⽔泛滥,鲧和他的儿子禹先后负责疏通河道,排洪治灾。近古时代,夏桀和殷纣的统治残暴昏 ![]() ![]() 在古代,男人不用耕种,野生的果实⾜够吃的;妇女不用纺织,禽兽的⽪⾜够穿的。不用费力而供养充⾜。人口少而财物有余,所以人们之间用不着争夺。因而不实行厚赏,不实行重罚,而民众自然定安无事。现在人们养有五个儿子并不算多,每个儿子又各有五个儿子,祖⽗还没有死就会有二十五个孙子。因此,人口多了,而财物缺乏;费尽力气劳动,还是不够吃用。所以民众互相争夺,即使加倍地奖赏和不断地惩罚。结果仍然免不了要发生混 ![]() 尧统治天下的时候,住的是没经修整的茅草房,连栋木椽子都不曾刨光;吃的是耝粮,喝的是野菜场;冬天披坏小鹿⽪,夏天穿着⿇布⾐。就是现在看门奴仆的生活,也不比这差。禹统治天下的时候,亲自拿着锹锄带领人们⼲活,累得腿大消瘦,小腿上的汗⽑都磨没了,就是奴隶们的劳役也不比这苦。这样说来,古代把天子的位置让给别人,不过是逃避看门奴仆般的供养,摆脫奴隶样的繁重苦劳罢了;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也并不值得赞美。如今的县令,一旦死了,他的子孙世世代代总有⾼车大马,所以人们都很看重。因此,人们对于让位这件事,可以轻易地辞掉古代的天子,却难以舍弃今天的县官;原因即在其间实际利益的大小很不—样。居住在山上要到⾕底汀⽔的人,逢年过节用⽔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居住在洼地 ![]() ![]() 古代周文王地处丰、镐一带,方圆不过百里,他施行仁义的政策感化了西戎。进而统治了天下。徐偃王统治着汉⽔东面的地方,方圆有五百里,他也施行仁义的政策,有三十六个国家向他割地朝贡。楚文王害怕徐国会危害到自己,便出兵伐徐灭了徐国。所以周文王施行仁义得了天下,而徐偃王施行仁义却亡了国;这证明仁义只适用于古代而不适用于今天。所以说;时代不同了,政事就会随之不同。在舜当政的时候,苗族不驯服,禹主张用武力去讨伐,舜说:“不行。我们推行德教还不够深就动用武力,不合乎道理。”于是便用三年时间加強德教,拿着盾牌和大斧跳舞,苗族终于归服了。到了共工打仗的时候,武器短的会被敌人击中,销甲不坚固的便会伤及⾝体;这表明拿着盾牌和大斧跳舞的德政方法只能用于古代而不能用于当今。所以说:情况变了,措施也要跟着改变。上古时候人们在道德上竞争⾼下,中古时候人们在智谋上角逐优劣,当今社会人们在力量上较量输赢。齐国准备进攻鲁国,鲁国派子贡去说服齐人。齐人说:“你的话说得不是不巧妙,然而我想要的是土地,不是你所说的这套空话。”于是出兵攻打鲁国,把齐国的国界推进到距鲁国都城只有十里远的地方。所以说徐偃王施行仁义而徐亡了国,子贡机智善辩而鲁失了地。由此说来,仁义道德、机智善辩之类,都不是用来保全国家的正道。如果当初抛弃徐偃王的仁义,不用子贡的巧辩,而是依靠徐、鲁两国的实力,去抵抗有万辆兵车的強敌,那么齐、楚的野心也就不会在这两个国家里得逞了。 古今社会风俗不同,新旧政治措施也不一样。如果想用宽大和缓的政策去治理剧变时代的民众,就好比没有缰绳和鞭子却要去驾驭烈马一样,这就会产生不明智的祸害。现在,儒家和墨家都称颂先王,说他们博爱天下一切人,就如同⽗⺟爱子女一样。用什么证明先王如此呢?他们说:“司寇执行刑法的时候,君主为此停止奏乐;听到罪犯被处决的报告后,君主难过得流下眼泪。”这就是他们所赞美的先王。如果认为君臣关系能像⽗子关系一样,天下必能治理得好,由此推论开去,就不会存在⽗子之间发生纠纷的事了。从人类本 ![]() ![]() 况且人们一向就屈服于权势,很少能被仁义感化的。孔子是天下的圣人,他修养⾝心,宣扬儒道,周游列国,可是天下赞赏他的仁、颂扬他的义并肯为他效劳的人才七十来个。可见看重仁的人少,能行义的人实在难得。所以天下这么大,愿意为他效劳的只有七十人,而倡导仁义的只有孔子一个。鲁哀公是个不⾼明的君主,面南而坐,统治鲁国,国內的人没有敢于不服从的。民众总是屈服于权势,权势也确实容易使人服从;所以孔子反倒做了臣子,而鲁哀公却成了君主。孔子并不是服从于鲁哀公的仁义,而是屈服于他的权势。因此,要讲仁义,孔子就不会屈服于哀公;要讲权势,哀公却可以使孔子俯首称臣。现在的学者们游说君主,不是要君主依靠可以取胜的权势,而致力于宣扬施行仁义就可以统治天下;这就是要求君主一定能像孔子那样,要求天下民众都像孔子门徒。这在事实上是肯定办不到的。 现在假定有这么一个不成材的儿子,⽗⺟对他发怒,他并不悔改;乡邻们加以责备,他无动于衷;师长教训他,他也不改变。拿了⽗⺟的慈爱、乡邻的帮助、师长的智慧这三方面的优势同时加在他的⾝上,而他却始终不受感动,丝毫不肯改琊归正。直到地方上的官吏拿着武器,依法执行公务,而搜捕坏人的时候,他这才害怕起来,改掉旧习,变易恶行。所以⽗⺟的慈爱不⾜以教育好子女,必须依靠官府执行严厉的刑法;这是由于人们总是受到慈爱就娇纵,见到威势就屈服的缘故。因此,七丈⾼的城墙,就连善于攀⾼的楼季也不能越过,因为太陡;⼲丈⾼的大山,就是瘸腿的⺟羊也可以被赶上去放牧,因为坡度平缓。所以明君总要严峻立法并严格用刑。十几尺布帛,一般人见了也舍不得放手;熔化着的百镒⻩金,即使是盗跃也不会伸手去拿。不一定受害的时候,十几尺的布帛也不肯丢掉;肯定会烧伤手时,就是百镒⻩金也不敢去拿。所以明君—定要严格执行刑罚。因此,施行奖赏最好是丰厚而且兑,使人们有所贪图;进行刑罚最好严厉而且肯定,使人们有所畏惧;法令最好是一贯而且固定,使人们都能明⽩。所以君主施行奖赏不随意改变,执行刑罚不轻易赦免5对受赏的人同时给予荣誉,对受罚的人同时给予谴责。这样一来,不管贤还是不贤的人,都会尽力而为了。 现在就不是这样。正是因为他有功劳才授予他爵位的,却又鄙视他做官;因为他从事耕种才奖赏他,却又看不起他经营家业;因为他不肯为公⼲事才疏远他,却又推祟他不羡慕世俗名利;因为他违犯噤令才给他定罪,却又称赞他勇敢。是毁是誉,是赏是罚。执行起来竞如此自相矛盾;所以法令遭到破坏,民众更加混 ![]() 儒家利用文献扰 ![]() ![]() ![]() 古时候,苍颉创造文字,把围着自己绕圈子的叫做“私”与“私”相背的叫做“公”公和私相反的道理,是苍颉就已经知道厂的。现在还有人认为公私利益相同,这是犯了没有仔细考察的错误。那么为个人打算的话,没有什么比修好仁义、 ![]() ![]() ![]() ![]() ![]() 况且社会上所说的贤。是指忠贞不欺的行为;所说的智,是指深奥玄妙的言辞。那些深奥玄妙的言辞,就连最聪明的人也难以理解。现在制定民众都得遵守的法令,却采用那些连最聪明的人也难以理解的言辞,那么民众就无从弄懂了。所以,连糟糠都吃不 ![]() ![]() ![]() 现在君主对于臣下的言论。喜 ![]() ![]() ![]() ![]() ![]() ![]() 因此,在明君的国家里,不用有关学术的文献典籍。而以法令为教本;噤绝先王的言论,而以官吏为老师;没有游侠刺客的凶悍,而只以杀敌立功为勇敢。这样,国內民众的一切言论都必须遵循法令,—切行动都必须归于为国立功,一切勇力都必须用到从军打仗上。正因如此。太平时期国家就富⾜,战争时期兵力就強盛,这便奠定了称王天下的资本。既拥有称五天下的资本,义善于利用敌国的弱点;建立超过五帝、赶上三王的功业,一定得采用这种办法。 现在却不是这样。儒士、游侠在国內恣意妄为,纵横家在国外大造声势。內外形势尽行恶化,就这样来对付強敌。不是太危险了吗?所以那些谈论外 ![]() ![]() ![]() ![]() ![]() ![]() 乡间谚语说:“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就是说,物质条件越好越容易取得功效。所以国家定安強盛,谋事就容易成功;国家衰弱混 ![]() ![]() ![]() ![]() 人们的习惯想法,都是追求安逸和私利而避开危险和穷苦。如果让他们去打仗。前进会被敌人杀死,后退要受军法处置,就处于危险之中了。放弃个人的家业,承受作战的劳苦,家里有困难而君主不予过问,就置于穷困之中了。穷困和危险 ![]() ![]() ![]() 明君治理国家的政策,总是要使工商业者和游手好闭的人尽量减少。而且名位卑下;以免从事农耕的人少而致力于工商业的人多。现在社会上向君主亲近的侍臣行贿托情的风气很流行,这样官爵就可以用钱买到;官爵可以用钱买到,那么工商业者的地位就不会低 ![]() 因此,造成国家混 ![]() ![]() ![]() |
上一章 韩非子 下一章 ( → ) |
微湖小说网为您免费提供韩非的小说韩非子小说免费全文最新章节,韩非子手机在线阅读下载,页面无广告,喜欢就与你的朋友分享吧,微湖小说网是韩非子免费阅读首选之站,韩非子无广告精心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