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湖小说网免费提供郦道元的小说水经注小说免费全文最新章节 |
![]() |
|
微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 书号:10185 时间:2017/3/26 字数:13989 |
上一章 卷三十四 下一章 ( → ) | |
又东出江关,⼊南郡界。 江⽔自关,东径弱关、捍关。捍关,廪君浮夷⽔所置也。弱关在建平、秭归界。昔巴、楚数相攻伐,藉险置关,以相防捍,秦兼天下,置立南郡,自巫东上皆其域也。 又东过巫县南,盐⽔从县东南流注之。 江⽔又东,乌飞⽔注之。⽔出天门郡溇中县界,北流径建平郡沙渠县南,又北流径巫县南,西北历山道三百六十里,注于江,谓之乌飞口。江⽔又东径巫县故城南,县故楚之巫郡也。秦省郡立县,以隶南郡。吴孙休分为建平郡,治巫城。城缘山为塘,周十二里一百一十步,东西北三面皆带傍深⾕,南临大江,故夔国也。江⽔又东,巫溪⽔注之。溪⽔导源梁州晋兴郡之宣汉县东,又南径建平郡泰昌县南,又径北井县西,东转历其县北。⽔南有盐井,井在县北,故县名北井,建平一郡之所资也。盐⽔下通巫溪,溪⽔是兼盐⽔之称矣。溪⽔又南,屈径巫县东。县之东北三百步,有圣泉,谓之孔子泉。其⽔飞清石⽳,洁并⾼泉,下注溪⽔。溪⽔又南⼊于大江。江⽔又东径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江⽔历峡东,径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蛉衡、疑。其翼附群山,井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有⾎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纯云:丹山在丹 ![]() ![]() ![]() 又东过秭归县之南,县故归乡,《地理志》曰:归子国也。《乐纬》曰:昔归典叶声律。宋忠曰:归即夔。归乡盖夔乡矣。古楚之嫡嗣有熊挚者,以废疾不立,而居于夔,为楚附庸。后王命为夔子。《舂秋》值公二十六年,楚以其不祀灭之者也。袁山松曰: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瑜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即《离 ![]() ![]() ![]() ![]() ![]() ![]() 又东过夷陵县南,江⽔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谓之空泠峡。峡甚⾼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也。其间远望,势 ![]() ![]() ![]() ![]() 又东南过夷道县北,夷⽔从佷山县南,东北注之。 夷道县,汉武帝伐西南夷,路由此出,故曰夷道矣。王莽更名江南。桓温⽗名彝,改曰西道。魏武分南郡置临江郡。刘备改曰宜都。郡治在县东四百步。故城,吴丞相陆逊所筑也。为二江之会也。北有湖里渊,渊上橘袖蔽野,桑⿇暗⽇,西望佷山诸岭,重峰叠秀,青翠相临,时有丹霞⽩云,游曳其上。城东北有望堂,地特峻,下临清江,游瞩之名处也。县北有女观山,厥处⾼显,回眺极目。古老传言,昔有思妇,夫官于蜀,屡愆秋期。登此山绝望,忧感而死,山木枯悴,鞠为童枯。乡人哀之,因名此山为女观焉。葬之山顶,今孤坟尚存矣。 又东过枝江县南,沮⽔从北来注之。 江⽔又东,径上明城北。晋太元中,荷坚之寇荆州也,刺史桓冲徙渡江南,使刘波筑之,移州治此城。其地夷敞,北据大江。江汜枝分,东⼊大江,吴治洲上,故以枝江为称。《地理志》曰:江沱出西,东⼊江是也。其地故罗国,盖罗徙也。罗故居宜城西山,楚文王又徒之于长沙,今罗县是矣。县西三里有津乡,津乡,里名也。《舂秋》庄公十九年,巴人伐楚,楚子御之,大败于津。应劭曰:南郡江陵有津乡。今则无闻矣。郭仲产云,寻楚御巴人,枝江是其涂。便此津乡殆即其地也。盛弘之曰:县旧治沮中,后移出百里洲,西去郡百六十里。县左右有数十洲,槃布江中,其百里洲最为大也。中有桑田甘果,映江依洲。自县西至上明,东及江津,其中有九十九洲。楚谚云:洲不百,故不出王者。桓玄有问鼎之志,乃增一洲,以充百数。僭号数旬,宗灭⾝屠。及其倾败,洲亦消毁。今上在西,忽有一洲自生,沙流回薄,成不淹时,其后未几,龙飞江汉矣。县东二里,有县人刘凝之故宅。凝之字志安,兄盛公,⾼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之为人,立屋江湖,非力不食。 ![]() ![]() ![]() 又南过江陵县南。 县北有洲,号曰枚回洲,江⽔自此两分而为南、北江也。北江有故乡洲。元兴之末,桓玄西奔,⽑祐之与参军费恬 ![]() ![]() ![]() ![]() ![]() 译文 又往东流出江关,流人南郡界, 江⽔从关东流经弱关、捍关。捍关是凛君乘船下夷⽔时所设;弱关在建平郡姊归县边界上。从前巴、楚常常打仗,所以在险要处设关互相防御。秦统一天下后,设置南郡,于是从巫县东上,就都是秦的领土了。 又往东流过巫县南边,盐⽔从县城东南流来注人。 江⽔又往东流,有乌飞⽔注⼊。鸟飞⽔发源于天门郡楼中县边界,往北流经建平郡沙渠县南边,又往北流经巫县南边,于是往西北经过山间三百七十里的流程,注⼊江⽔,汇流处叫乌飞口。江⽔又往东流,经过巫县老城南,巫县就是旧时楚国的巫郡,秦废巫郡而改置为县,划归南郡管辖。吴孙休分设建平郡,以巫城为治所。巫城倚山筑城,周围十二里一百一十步,东西北三面都依傍深⾕,南临大江,从前是夔国的地方。江⽔又东流,巫溪⽔注⼊。巫溪⽔发源于梁州晋兴郡宣汉县东边,往南流经建平郡泰昌县南面,又流经北井县西面,转向东边,流经县城北面。南岸有盐井,都在县城北面,所以县名叫北井,建平全郡食盐都仰赖这些盐井供应。盐⽔下通巫溪,溪⽔于是也兼有盐⽔之名了。溪⽔又往南流,转弯流经巫县东边。巫县东北三百步有圣泉,口转孔子泉,清泉从石洞中飞流而出,莹洁可与名泉媲美。泉流一F 注溪⽔,溪⽔又南流注⼊大江。江⽔继续东流,穿过巫峡。巫峡是杜宇所凿,藉以疏通江⽔。郭仲产说:按《 地理志》 ,巫山在巫县县城西南,但现在县城东却有巫山,或许是郡县治所地址常有迁移变动的缘故吧。江⽔穿过山峡往东流,经过新崩滩。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 ) ,此处山崩,晋太元二年(377 )再次山崩,山崩那天,江⽔倒流百余里,⽔涌⾼达数十丈。现在滩上有很多巨石,圆的如饭箩,方的如房屋,都是从山崖上塌下的,急流受阻,奔腾怒吼,所以叫新崩滩。崩塌后留下的石峰,与许多别的山岭相比起来,显得还是相当⾼峻的。下流十余里有大巫山,山势之⾼不但是三峡所没有的,而且可以与崛山和峨眉山一争上下,与衡山和九疑山互比⾼低;周围相连的群山,都是⾼⼊青云,只有攀登到天上,才分辨得出它们的⾼下。大巫山是司法之神孟涂所居之处。《 山海经》 说:夏启的臣子孟涂,在巴做了司法之神,巴人到孟涂的住所来告状,他只把⾐服上有⾎迹的人抓起来,决不滥杀无辜,而有好生之德。他住在山上,在丹山西面。郭景纯说:丹山在丹 ![]() ![]() ![]() ![]() ![]() ![]() ![]() ![]() ![]() 又往东流过姊归县南边, 株归县就是旧时的归乡。《 地理志》 说:就是归子国。《 乐纬》 说:古时归是掌管音乐的。宋忠说:归就是夔,归乡该就是夔乡了。古时楚王的嫡子有个叫熊挚的,因为残疾不能继承王位,因而在夔居住,作为楚的附庸国,以后楚王称他为夔子。《 舂秋》 :僖公二十六年(前634 ) ,楚因夔子不祭祀,就灭了夔国。袁山松说:屈原有个贤慧的姐姐,听说屈原被放逐,也来和他一起,劝他想开些,全乡的人也都希望他能听姐姐的话,因此称那地方为株归;就是《 离 ![]() ![]() ![]() ![]() ![]() ![]() ![]() ![]() 又往东流过夷陵县南边,江⽔又从建平流到东界峡,盛弘之称为空冷峡。峡极⾼峻,这是宜都、建平二郡的分界。这里山势陡峭,在峡中远望,两岸山岭⾼与天接。五六座山峰参差错落地耸立着,上有奇石,状如二人奋臂相向。按民间传说,两郡督邮在这里争界,宜都督邮姿势稍稍向东倾斜,人们指点谈论,以为不及对方強。江⽔穿过东界峡,往东流经宜昌县的揷灶下面。左岸是悬崖削壁,⾼达数百丈,连飞鸟也不能栖息。崖岸间揷着一 ![]() ![]() ![]() ![]() ![]() ![]() ![]() 江⽔继续往东流,经过上明城北边。晋太(大)元年间(376 一396 ) ,符坚犯侵荆州,刺史桓冲渡江迁徙到江南,命刘波修筑此城,把州治迁移到这里。这一带地势平旷,北面据有大江;江⽔分支流出后,又往东重新注⼊大江.,县治就在洲上,所以用枝江作为地名。《 地理志》 说:江⽔的支流往西分出,东流⼊江。这地方古时原是罗国,罗人曾迁徙到这里。罗人原来居于宜城的西山,楚文王把他们迁往长沙,就是现在的罗县,县西三里有津乡,津乡是个乡里的地名。《 舂秋》 :庄公十九年(前675 ) ,巴人攻楚,楚子出兵抵抗,在津打了个大败仗。应肋说:南郡江陵有津乡,现在不再听说有这个地名了。郭仲产说:楚国立即起来抵抗巴人,枝江就是他们必经之路。这个津乡大概就是那地方了。盛弘之说:旧县治在沮中,后来迁到百里洲,西距郡治一百六十里。‘县城左右有数十个沙洲散布在江中,百里洲是最大的一个。洲上有桑田果园,在岸边与碧⽔相映。从县城西至上明,东至江津,其间有九十九个洲。楚地民谚说:洲数不満百,所以出不了帝王。桓玄怀有称帝野心,⼲是增筑一洲,以凑⾜百数,但只称王了儿十⽇,终至杀⾝灭族;他败亡之后,洲也被毁了。当今皇上就在西边,江中忽又自然形成一个沙洲,流沙逐⽔上涌,冲积成洲,有时⽔也淹.不住了。后来不久,江汉之间出现龙飞。县城以东二里,有县人刘凝之故居。刘凝之,字志安,他的哥哥盛公志行⾼远,不肯做官;刘凝之爱慕老莱子、严子陵的为人,在江湖上盖起小屋,完全靠自己劳动来生活,他的 ![]() ![]() 又往南流过江陵县南边。 江陵县北面有个沙洲,称为枚回洲,江⽔在这里分为两条,就是南江和北江。北江有故乡洲,元兴(402 一404 )末年,桓玄往西奔逃,⽑佑之和参军费恬就在此洲 ![]() ![]() ![]() ![]() ![]() ![]() ![]() ![]() 大概这地方就是因冈而得名的。也有人说是因楚王豫章台而得名,这就不大清楚了。 Www.VhuxS.CoM |
上一章 水经注 下一章 ( → ) |
微湖小说网为您免费提供郦道元的小说水经注小说免费全文最新章节,水经注手机在线阅读下载,页面无广告,喜欢就与你的朋友分享吧,微湖小说网是水经注免费阅读首选之站,水经注无广告精心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