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湖小说网免费提供沈约的小说宋书小说免费全文最新章节 |
![]() |
|
微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书 作者:沈约 | 书号:10190 时间:2017/3/26 字数:20868 |
上一章 卷六十四 下一章 ( → ) | |
郑鲜之、裴松之、何承天 郑鲜之,字道子,荥 ![]() ![]() 名教大极,忠孝而已,至乎变通抑引,每事辄殊,本而寻之,皆是求心而遗迹。 迹之所乘,遭遇或异。故圣人或就迹以助教,或因迹以成罪,屈申与夺,难可等齐, 举其阡陌,皆可略言矣。天可逃乎?而伊尹废君;君可胁乎?而鬻权见善;忠可愚 乎?而箕子同仁。自此以还,殊实而齐声,异誉而等美者,不可胜言。而 ![]() 然立言明理,以古证今,当使理厌人情。如滕羡情事者,或终⾝隐处,不关人 事;或升朝理务,无讥前哲。通滕者则以无讥为证,塞滕者则以隐处为美。折其两 中,则异同之情可见矣。然无讥前哲者,厌情之谓也。若王陵之⺟,见烹于楚,陵 不退⾝穷居,终为社稷之臣,非为荣也。鲍勋蹇谔魏朝,亡⾝为效,观其志非贪爵 也。凡此二贤,非滕之谕。 夫圣人立教,犹云“有礼无时,君子不行”有礼无时,政以事有变通,不可 守一故耳。若滕以此二贤为证,则恐人人自贤矣;若不可人人自贤,何可独许其证。 讥者兼在于人,不但独证其事。汉、魏以来,记阙其典,寻而得者无几人。至乎大 晋中朝及中兴之后,杨臻则七年不除丧,三十余年不关人事,温公则见 ![]() ![]() 何以言之?⽗仇明不同戴天⽇,而为国不可许复仇,此自以法夺情,即是东关、 永嘉之喻也。何妨综理王务者,布⾐以处之。明教者自谓世非横流,凡士君子之徒, 无不可仕之理,而杂以情讥,谓宜在贬裁尔。若多引前事以为通证,则孝子可顾法 而不复仇矣。文皇帝无所立制于东关,王敦无所明之于中兴。每至斯会,辄发之于 宰物,是心可不喻乎! 且夫求理当先以远大,若沧海横流,家国同其沦溺,若不仕也,则人有余力; 人有余力,则国可至乎亡,家可至乎灭。当斯时也,匹妇犹亡其⾝,况大丈夫哉! 既其不然,天下之才,将无所理。滕但当尽《陟岵》之哀,拟不仕者之心,何为证 喻前人,以自通乎?且名为大才之所假,而小才之所荣,荣与假乘常,已有惭德, 无欣工进,何有情事乎?若其不然,则工进无欣,何⾜贵于千载之上琊!苟许小才 荣其位,则滕不当顾常疑以自居乎。所谓柳下惠则可,我则不可也。 且有生之所宗者圣人,圣人之为教者礼法,即心而言,则圣人之法,不可改也。 而秦以郡县治天下,莫之能变;汉文除⾁刑,莫之能复。彼圣人之为法,犹见改于 后王,况滕赖前人,而当必通乎?若人皆仕,未知斯事可俟后圣与不?况仕与不仕, 各有其人,而不仕之所引,每感三年之下。见议者弘通情纪,每傍中庸,又云若许 讥滕,则恐亡⾝致命之仕,以此而不尽。何斯言之过与!夫忠烈之情,初无计而后 动。若计而后动,则惧法不尽命。若有不尽,则国有常法。故古人军败于外,而家 诛于內。苟忠发自內,或惧法于外,复有踟蹰顾望之地琊!若有功不赏,有罪不诛, 可致斯喻尔。无有名教翼其子弟,而子弟不致力于所天。不致力于所天,则王经忠 不能救主,孝不顾其亲,是家国之罪人尔,何所而称乎?夫恩宥十世,非不隆也; 功⾼赏厚,非不报也。若国宪无负于滕恬,则羡之通塞,自是名教之所及,岂是劝 沮之本乎? 议者又以唐虞邈矣,孰知所归,寻言求意,将所负者多乎。后汉 ![]() 滕非下官乡亲,又不周旋,才能非所能悉。若以滕谋能决敌,才能周用,此自 追踪古人,非议所及。若是士流,故谓宜如子夏受曾参之词,可谓善矣,而子夏无 不孝之称也。意之所怀,都尽于此,自非名理,何缘多其往复;如其折中,裁之居 宗。 桓伟进号安西,转补功曹,举陈郡谢绚自代,曰:“盖闻知贤弗推,臧文所以 窃位;宣子能让,晋国以之获宁。鲜之猥承人乏,谬蒙过眷,既恩以义隆,遂再叨 非服。知进之难,屡以上请,然自退之志,未获暂申,夙夜怀冰,敢忘其惧。伏见 行参军谢绚,清悟审正,理怀通美,居以端右,虽未⾜舒其采章,升庸以渐,差可 以位拟人。请乞愚短,甘充下列,授为贤牧,实副群望。”⼊为员外散骑侍郞,司 徒左西属,大司马琅琊王录事参军,仍迁御史中丞。 ![]() 时新制长吏以⽗⺟疾去官,噤锢三年。山 ![]() ![]() 刘毅当镇江陵,⾼祖会于江宁,朝士毕集。毅素好摴蒱,于是会戏。⾼祖与毅 敛局,各得其半,积钱隐人,毅呼⾼祖并之。先掷得雉,⾼祖甚不说,良久乃答之。 四坐倾瞩,既掷,五子尽黑,毅意⾊大恶,谓⾼祖曰:“知公不以大坐席与人!” 鲜之大喜,徒跣绕 ![]() 自中丞转司徒左长史,太尉咨议参军,俄而补侍中,复为太尉咨议。十二年, ⾼祖北伐,以为右长史。鲜之曾祖墓在开封,相去三百里,乞求拜省,⾼祖以骑送 之。宋国初建,转奉常。 佛佛虏陷关中,⾼祖复 ![]() ![]() ![]() ⾼祖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鲜之为人通率,在⾼祖坐,言无所隐,时人甚 惮焉。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 ![]() 永初二年,出为丹 ![]() ![]() ![]()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也。祖昧,光禄大夫。⽗珪,正员外郞。松之年 八岁,学通《论语》、《⽑诗》。博览坟籍,立⾝简素。年二十,拜殿中将军。此 官直卫左右,晋孝武太元中⾰选名家以参顾问,始用琅琊王茂之、会稽谢輶,皆南 北之望。舅庾楷在江陵, ![]() 松之以世立私碑,有乖事实,上表陈之曰:“碑铭之作,以明示后昆,自非殊 功异德,无以允应兹典。大者道勋光远,世所宗推;其次节行⾼妙,遗烈可纪。若 乃亮采登庸,绩用显著,敷化所莅,惠训融远,述咏所寄,有赖镌勒,非斯族也, 则几乎僭黩矣。俗敝伪兴,华烦已久,是以孔悝之铭,行是人非;蔡邕制文,每有 愧⾊。而自时厥后,其流弥多,预有臣吏,必为建立,勒铭寡取信之实,刊石成虚 伪之常,真假相蒙,殆使合美者不贵,但论其功费,又不可称。不加噤裁,其敝无 已。”以为“诸 ![]() ⾼祖北伐,领司州刺史,以松之为州主簿,转治中从事史。既克洛 ![]() 太祖元嘉三年,诛司徒徐羡之等,分遣大使,巡行天下。通直散骑常侍袁渝、 司徒左司掾孔邈使扬州,尚书三公郞陆子真、起部甄法崇使荆州,员外散骑常侍范 雍、司徒主簿庞遵使南兗州,前尚书右丞孔默使南北二豫州,抚军参军王歆之使徐 州,冗从仆 ![]() ![]() ![]() 松之反使,奏曰:“臣闻天道以下济光明,君德以广运为极。古先哲后,因心 溥被,是以文思在躬,则时雍自洽,礼行江汉,而美化斯远。故能垂大哉之休咏, 廓造周之盛则。伏惟陛下神睿玄通,道契旷代,冕旒华堂,垂心八表。咨敬敷之未 纯,虑明扬之靡暢。清问下民,哀此鳏寡,涣焉大号,周爰四达。远猷形于《雅》、 《诰》,惠训播乎遐陬。是故率土仰咏,重译咸说,莫不讴昑踊跃,式铭皇风。或 有扶老携幼,称 ![]() 转中书侍郞、司冀二州大中正。上使注陈寿《三国志》,松之鸠集传记,增广 异闻,既成奏上。上善之,曰:“此为不朽矣!”出为永嘉太守,勤恤百姓,吏民 便之。⼊补通直为常侍,复领二州大中正。寻出为南琅琊太守。十四年致仕,拜中 散大夫,寻领国子博士。进太中大夫,博士如故。续何承天国史,未及撰述,二十 八年,卒,时年八十。子骃,南中郞参军。松之所著文论及《晋纪》,骃注司马迁 《史记》,并行于世。 何承天,东海郯人也。从祖伦,晋右卫将军。承天五岁失⽗,⺟徐氏,广之姊 也,聪明博学,故承天幼渐训议,儒史家百,莫不该览。叔⽗肹为益 ![]() 隆安四年,南蛮校尉桓伟命为参军。时殷仲堪、桓玄等互举兵以向朝廷,承天 惧祸难未已,解职还益 ![]() ![]() ![]() ![]() ![]() ⾼祖以为太尉行参军。⾼祖讨刘毅,留诸葛长民为监军。长民密怀异志,刘穆 之屏人问承天曰:“公今行济否云何?”承天曰:“不忧西不时,别有一虑尔。公 昔年自左里还⼊石头,甚脫尔,今还,宜加重复。”穆之曰:“非君不闻此言。顷 ⽇愿丹徒刘郞,恐不复可得也。”除太学博士。义熙十一年,为世子征虏参军,转 西中郞中军参军,钱唐令。⾼祖在寿 ![]() 谢晦镇江陵,请为南蛮长史。时有尹嘉者,家贫,⺟熊自以⾝贴钱,为嘉偿责。 坐不孝当死。承天议曰:“被府宣令,普议尹嘉大辟事,称法吏葛滕签,⺟告子不 孝, ![]() ![]() 晦进号卫将军,转咨议参军,领记室。元嘉三年,晦将见讨,其弟⻩门郞爵 密信报之,晦问承天曰:“若果尔,卿令我云何?”承天曰:“以王者之重,举天 下以攻一州,大小既殊,逆顺又异,境外求全,上计也。其次,以腹心领兵戍于义 ![]() ![]() ![]() 七年,彦之北伐,请为右军录事。及彦之败退,承天以才非军旅,得免刑责。 以补尚书殿中郞,兼左丞。吴兴余杭民薄道举为劫。制同籍期亲补兵。道举从弟代 公、道生等并为大功亲,非应在补谪之例,法以代公等⺟存为期亲,则子宜随⺟补 兵。承天议曰:“寻劫制,同籍期亲补兵,大功不在此例。妇人三从,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今道举为劫,若其叔尚存,制应补谪, ![]() ![]() 承天为 ![]() ![]() ![]() ![]() ![]() 时丹 ![]() 十九年,立国子学,以本官领国子博士。皇太子讲《孝经》,承天与中庶子颜 延之同为执经。顷之,迁御史中丞。时索虏侵边,太祖访群臣威戎御远之略,承天 上表曰: 伏见北籓上事,虏犯青、兗,天慈降鉴,矜此黎元,博逮群策,经纶戎政,臣 以愚陋,预闻访及。窃寻猃狁告难,爰自上古,有周之盛,南仲出车,汉氏方隆, 卫、霍宣力。虽饮马瀚海,扬旍祁连,事难役繁,天下 ![]() ![]() 汉世言备匈奴之策,不过二科,武夫尽征伐之谋,儒生讲和亲之约,课其所言, 互有远志。加塞漠之外,胡敌掣肘,必未能摧锋引⽇,规自开张。当由往年冀土之 民,附化者众,二州临境,三王出籓,经略既张,宏图将举,士女延望,华、夷慕 义。故昧于小利,且自矜侈,外示余力,內坚伪众。今若务存遵养,许其自新,虽 未可羁致北阙,犹⾜镇静边境。然和亲事重,当尽庙算,诚非愚短,所能究言。若 追踪卫、霍瀚海之志,时事不等,致功亦殊。寇虽习战未久,又全据燕、赵,跨带 秦、魏,山河之险,终古如一。自非大田淮、泗,內实青、徐,使民有赢储,野有 积⾕,然后分命方、召,总率虎旅,精卒十万,使一举 ![]() ![]() ![]() 安边固守,于计为长。臣以安边之计,备在史策,李牧言其端,严尤申其要, 大略举矣。曹、孙之霸,才均智敌,江、淮之间,不居各数百里。魏舍合肥,退保 新城,江陵移民南涘,濡须之戍,家停羡溪。及表陵之屯,民夷散杂,晋宣王以为 宜从江南以北岸,曹慡不许,果亡柤中,此皆前代之殷鉴也。何者?斥候之郊,非 畜牧之地,非耕桑之邑。故坚壁清野,以俟其来,整甲缮兵,以乘其敝。虽时有古 今,势有強弱,保民全境,不出此涂。要而归之有四:一曰移远就近;二曰浚复城 隍;三曰纂偶车牛;四曰计丁课仗。良守疆其土田,骁帅振其风略。搜猎宣其号令, 俎⾖训其廉聇。县爵以縻之,设噤以威之。徭税有程,宽猛相济。比及十载,民知 义方。然后简将授奇,扬旌云朔,风卷河冀,电扫嵩恆,燕弧折却,代马摧⾜,秦 首斩其右臂,吴蹄绝其左肩,铭功于燕然之阿,飨徒于金微之曲。 寇虽 ![]() ![]() ![]() ![]() ![]() 一曰移远就近,以实內地。今青、兗旧民,冀州新附,在界首者二万家,此寇 之资也。今悉可內徙,青州民移东莱、平昌、北海诸郡,泰山以南,南至下邳,左 沭右沂,田良野沃,西阻兰陵,北扼大岘,四塞之內,其号险固。民 ![]() 二曰浚复城隍,以增阻防。旧秋冬收敛,民人⼊保,所以警备暴客,使防卫有 素也。古之城池,处处皆有,今虽颓毁,犹可修治。耝计户数,量其所容,新徙之 家,悉著城內,假其经用,为之闾伍,纳稼筑场,还在一处。妇子守家,长吏为师, 丁夫匹妇,舂夏佃牧。寇至之时,一城千室,堪战之士,不下二千,其余羸弱,犹 能登陴鼓噪。十则围之,兵家旧说,战士二千,⾜抗群虏三万矣。 三曰纂偶车牛,以饰戎械。计千家之资,不下五百耦牛,为车五百两。参合钩 连,以卫其众。设使城不可固,平行趋险,贼所不能⼲。既已族居,易可检括。号 令先明,民知夙戒。有急征发,信宿可聚。 四曰计丁课仗,勿使有阙。千家之邑,战士二千,随其便能,各自有仗,素所 服习,铭刻由己,还保输之于库,出行请以自卫。弓⼲利铁,民不办得者,官以渐 充之,数年之內,军用耝备矣。 臣闻军国异容,施于封畿之內;兵农并修,在于疆场之表。攻守之宜,皆因其 习,任其怯勇。山陵川陆之形,寒暑温凉之气,各由本 ![]() ![]() ![]() 今移民实內,浚治城隍,族居聚处,课其骑 ![]() ![]() 今承平未久,边令弛纵,弓竿利铁,既不都断,往岁弃甲,垂二十年,课其所 住,理应消坏。谓宜申明旧科,严加噤塞,诸商贾往来,幢队挟蔵者,皆以军法治 之。又界上严立关候,杜废间蹊。城保之境,诸所课仗,并加雕镌,别造程式。若 有遗镞亡刃,及私为窃盗者,皆可立验,于事为长。又钜野湖泽广大,南通洙、泗, 北连青、齐,有旧县城,正在泽內。宜立式修复旧堵,利其埭遏,给轻舰百艘。寇 若⼊境,引舰出战,左右随宜应接,据其师津,毁其航漕。此以利制车,运我所长, 亦微彻敌之要也。 承天素好弈棋,颇用废事。太祖赐以局子,承天奉表陈谢,上答:“局子之赐, 何必非张武之金琊!”承天又能弹筝,上又赐银装筝一面。承天与尚书左丞谢元素 不相善,二人竞伺二台之违,累相纠奏。太尉江夏王义恭岁给资费钱三千万,布五 万匹,米七万斛。义恭素奢侈,用常不充,二十一年,逆就尚书换明年资费。而旧 制出钱二十万,布五百匹以上,并应奏闻,元辄命议以钱二百万给太尉。事发觉, 元乃使令史取仆 ![]() ![]() 二十四年,承天迁廷尉,未拜,上 ![]() 史臣曰:治边之术,前世言之详矣。夫戎夷狡黠,飘迅难虞,必宜完其障塞, 谨其烽柝,使来径可防,去涂易梗,然后乃能噤暴止奷,养威攘寇。汉世案秦旧迹, 严塞以限外夷,吴、魏 ![]() 部分译文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亲裴王圭,做过正员外郞。松之八岁时就通晓了《论语》、《⽑诗》。他博览古书,立⾝处世简朴。二十岁时做了殿中将军,此官是直接保护皇帝全安的。晋孝武帝在太元年间挑选名人作参谋顾问,开始选用的琅王牙人王茂之和会稽人谢车酋都是南方和北方的望族。松之的舅舅庾楷在江陵,打算带着松之西行,作新野太守,因为事情难办而中止。义熙初年(405),松之作了吴兴故鄣县令,因为政绩显著,于是又被调⼊京城作尚书祠部郞。 宋⾼祖北伐,兼任司州刺史,让松之作了州主簿,后又调松之为治中从事史。攻克洛 ![]() 宋太祖元嘉三年(426),司徒徐羡之等人被诛杀,太祖派遣大使,巡行天下。通直散骑常侍袁渝、司徒左西掾孔邈出使扬州,尚书三公郞陆子真和起部甄法崇出使荆州,松之出使湘州。松之后又任中书侍郞和司、冀两州的大中正。皇上叫他注解陈寿的《三国志》,松之把传记聚集一起,增加了许多新奇的內容,完成后奉给皇上。皇上很⾼兴,说:“这是不朽之作啊。”松之出京任永嘉太守,他关心爱护百姓,官民相处得十分融洽。后又⼊补通直散骑常侍,仍兼任司、冀两州的大中正。不久又出任南琅王牙太守。元嘉十四年(427),松之辞去琅王牙太守一职,被任为中散大夫,不久任国子博士,又提升为太中大夫,国子博士如旧。接替何承天撰写国史,还没有来得及写,在元嘉二十八年,就去世了,享年八十岁。 何承天,东海郯城人,叔伯祖⽗何伦,是西晋时右尉将军,何承天五岁时⽗亲就去世了,⺟亲徐氏,是徐广的姐姐,生 ![]() ![]() 晋隆安四年(400),南蛮校尉桓伟任命何承天为参军,当时殷仲堪、桓玄等人相继举兵反抗朝廷,何承天惧怕祸 ![]() ![]() ![]() ![]() ![]() ![]() ![]() ![]() 宋⾼祖刘裕以何承天为太尉行参军。⾼祖讨伐刘毅,留下诸葛长民为监军,诸葛长民私自怀有异心,刘穆之偷偷问何承天说:“宋公此次出行能否成功呢?”何承天回答说:“不担心无法判决,我还有另外一丝担忧,宋公以前从左里城回到石头城,多⾼兴啊,这次回来,只不过是再重复一次罢了。”刘穆之说:“不是你说我还听不到这话,近来,渴望像丹徒刘郞(布⾐)那样,恐怕也不能够了。”随后,何承天被任命为太学博士,义熙十一年(415),何承天为世子征虏参军,随后迁职为西中郞中军参军,钱塘县令。宋⾼祖刘裕在寿 ![]() 谢晦镇守江陵,拜请何承天为南蛮长史,当时有一个叫尹嘉的人,家境贫寒,其⺟亲熊氏以自己为典质替尹嘉偿还债务。尹嘉因不孝获罪当处死刑,何承天提议说:“ ![]() 谢晦荐举何承天为卫将军,后迁职咨议参军,兼做记室。宋元嘉三年(426),谢晦将被讨伐,他的弟弟⻩门郞谢嚼用密信通报于他,谢晦问何承天说:“如果真是这样,你叫我如何呢?”何承天说:“以君王的尊贵,举天下之兵攻打一州,大小既不相同,方向也不一样,逃到境外以求自保,这是上计。其次派遣亲信带领兵士驻扎义 ![]() ![]() ![]() 元嘉七年(430),到彦之出师北伐,拜请何承天为右军录事,等到到彦之战败溃退,何承天因才能不适于军旅,得以免除刑罚,而任命为尚书殿中郞,并兼左丞。吴兴余杭人薄道举有补兵之祸,依照法律须是同籍的其月亲(其月亲,服丧一年的亲属)补充军队,薄道举的堂弟薄代公、薄道生都是大功亲(大功,丧服五服之一,服期为九月),不应在补充的条例之內,法律以薄代公的⺟亲活着为期亲,那么儿子应跟随⺟亲补充军队。何承天提议说:“探究补兵这一制度,同籍期亲补充军队,大功亲不在此条例之內,妇女从者有三,出嫁了顺从丈夫,丈夫死了,顺从儿子。现在薄道举为补兵所患,如果他的叔⽗还活着,按法制应补充前往, ![]() 何承天本 ![]() ![]() ![]() ![]() 当时丹 ![]() ![]() 元嘉十九年(442),设立了国子学,何承天以本职领国子博士,皇太子讲授《孝经》,何承天与中庶子颜延之一起为他手执书经,从师授业。不久,迁为御史中丞,当时北魏侵扰边境,宋太祖向群臣征求威慑戎敌抵御⼊侵的策略,何承天上书说: “我就北边藩镇侵扰之事上书朝廷,強虏犯侵青州、兖州,皇上仁慈,怜悯百姓,广泛征集众人的智慧,治理国家军政,我以我愚昧浅陋,事先得到皇上的咨询,我私下考查过猃狁犯难起自上古,有周之时欣欣向荣,南仲却出师 ![]() ![]() ![]() ![]() “汉代所说的防备匈奴的策略,只不过两种:武将竭尽征讨的谋略,文臣力求和睦相亲的礼约。考查这两者,各有其长远意图。犯侵塞漠之外,胡敌留难牵制,必然不能破敌,筹划自己的扩张,应当像以前冀地民人,归化者众多。二州之兵庒境,三王出征藩镇,筹划将被张扬伟念将要实现,民众引颈盼望,华、夷仰慕正义。如果贪溺于小利,且自己傲慢放纵,那么向外展示富⾜的财力,在內却依靠不忠信的军队,现在如果一定遵守教义,允许他们改过自新,虽然不一定可以使他们归顺朝廷,但一定可以使边关和平宁静。然而和睦相亲事关重大,应 ![]() ![]() ![]() ![]() “定安固守边关,应从长计议。我以为安边的策略,史书上阐述得已很完备了。李牧开了头,严尤申明其要点,重要的策略已经提出来了。曹 ![]() ![]() ![]() “敌寇虽然显示出离 ![]() ![]() ![]() ![]() ![]() ![]() ![]() “一为移远就近,以充实內地。现在青州兖州旧民,冀州新归附之人,在边关的有二万家。这就是敌寇的财资,现在他们全部可以向內地迁徙,青州之地的民人迁移到东莱、平昌、北海等县,兖州冀州之地的民人移迁到泰山之南,南移自下邳,左移至沭⽔,右移至沂⽔。所至之地田野肥沃,向西阻隔兰陵,向北扼制大岘,四境之內,确实称作险峻坚固。民人本 ![]() ![]() ![]() “二为重新修复城防,以增強阻挡防御的能力。秋冬时节收割完毕,民人进⼊城堡,用以防备盗贼,使防御有素。古代的城池,随处可见,现在虽然颓败废弃了,但还是可以修缮,先耝略统计户数,估计其所容纳的人,新迁移来的人家,也住在城里,给予他常有的待遇,使其成为乡人,收获庄稼修筑禾场,女人孩子守护家里,县官治理军队,平民男女舂种夏猎,秋冬⼊城,敌寇到来之时,一城有一千户,能够征战的人不会少于二千,剩下的羸弱之人,还能够登上城墙呐喊助威,充分准备围困侵略之敌。兵家的观点说,像这样的兵士二千人,完全可以抵御三万侵敌。 “三为聚集战车和耕牛,用以治理武备。聚集千家的资产,不会少于五百对耕牛,做成战车五百辆,每三辆车用带钩连接,以保护众人。假设城池已不能坚守,不论经受平安还是危险,贼兵都不能⼲预,并且聚集居住,也便于查验整治,号令严明,民人也知道训诫。如果有紧急征战发生,连续两夜可以聚集。 “四为统计人数考核兵器,不能有遗漏。人丁有千家的城邑,有战士二千, ![]() ![]() “我听说国家和军队分明法度,实行于京都一带以內;军事和农事一起治理,在疆场之外进攻防守等战事,都靠其平时 ![]() ![]() ![]() ![]() “现在定安已久,边关条例疏漏,弓箭利铁都没有噤绝,往年废弃的兵甲,将近二十年,考查其所住,按常理说应该销毁损坏了。现在说应该重新申明旧的制度,严格噤止出⼊边关,像商人贸易往来,在举旗先导的队伍中蔵匿的人,都以军法加以处置。在边界上严格设立关卡,堵绝废止小道。城堡之內,每个地方都应检查兵器,并加以雕刻姓名,另外制定法规。如果有遗弃的箭镞和丢失的兵刀,和私自偷盗的人,都可以立即检验,对事情有好处。另外钜野之地湖泊宽阔,向南沟通洙⽔泗⽔,向北连接青州、齐地,并有旧的城郭处在湖內,应该立即修复旧的城墙,比用坝堵⽔有利,并供给轻快的战船百艘,敌寇如果侵⼊境內,则引船出战,左右随时接应,占据⼊侵之师的码头,破坏其运粮的船只。这样有利于制造战车,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这也是防御敌寇的要领呀。” 何承天向来喜 ![]() ![]() ![]() 元嘉二十四年(447),何承天迁职为廷尉,还没有授命,皇上准备任他为吏部,已下达了密令,何承天怈密,因此被免官,死在家中,享年七十八岁。原来的《礼论》有八百卷,何承天删减合并,以门类相从,共有三百卷。此外还有《前传》、《杂语》、《纂文》、《论》等流传于世。另外,还改修订了《元嘉历》,这在《律历》中有记载。 Www.VhUxS.CoM |
上一章 宋书 下一章 ( → ) |
微湖小说网为您免费提供沈约的小说宋书小说免费全文最新章节,宋书手机在线阅读下载,页面无广告,喜欢就与你的朋友分享吧,微湖小说网是宋书免费阅读首选之站,宋书无广告精心整理。 |